健康促进指南专为您打造职业健康
医疗卫生机构职业健康影响因素及危害
序
号
职业健康
影响因素
可能导致的不良健康损害
常见工作岗位
1
生物性危害因素
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等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
2
放射性危害因素
可引起随机性效应(癌症和遗传效应)和确定性效应(超剂量照射引起的局部器官和组织的放射性损伤)
放射诊断、介入治疗、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等
3
物理性危害因素
紫外辐射急性暴露可引起急性结膜角膜炎、结膜炎及急性光接触性皮炎,长期慢性暴露可增加皮肤癌发病风险;激光束的直射或反射可引起眼部急慢性病变,眼睛严重受伤,直射皮肤可引起灼伤
紫外辐射常见于采用紫外消毒的区域。激光辐射常见于使用激光治疗设备的区域,如康复理疗中心、手术室、皮肤科等
4
化学性危害因素
可造成皮肤、眼部化学性灼伤,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损害,急性中毒或引发慢性中毒和远期效应
检验科、病理科、临床实验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肿瘤科、药剂科
5
职业紧张
心理影响包括激动、易激惹、抑郁情绪,对工作不满;行为影响包括睡眠障碍、旷工;躯体影响包括头痛、胃部不适、血压改变
工作强度较高的临床科室,如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等
6
不良人因工效学因素
可致肌肉、骨骼、神经等系统损伤,即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
口腔科、康复科和急诊科等
职防君与您一起学习下这些危害因素该如何防护。
一、生物性危害因素
包括病原微生物(如SARS冠状病毒、新冠病毒、HIV病毒等)、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常见工作岗位包括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等。个人防护如何做?(1)选择个人防护用品应按照个人防护用品选择原则,并考虑适合性、密合性、舒适性等因素。穿戴和脱摘个人防护用品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规程进行,并做好穿脱后的检查工作。(2)基本防护。普通门(急)诊、普通住院病区、普通手术室、普通技诊科室等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外科口罩、一次性工作帽,必要时加戴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3)一级防护。适用于门诊预检分诊、急诊救治、口腔门诊、眼科门诊、耳鼻喉门诊、内镜检查等医务人员,对甲类或按甲类管理传染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防渗隔离衣、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4)二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诊、收治甲类或按甲类管理传染病患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隔离病区、ICU、影像检查、实验室核酸检测、疑似及确诊患者转运、为疑似或确诊患者手术等医务人员,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医务人员,为经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近距离操作的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工作鞋、洗手衣、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鞋套等,必要时在防护服外加穿防渗隔离衣或加戴防护面罩。(5)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甲类或按甲类管理传染病患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实施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核酸检测、解剖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尸体的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工作鞋、洗手衣、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一次性防渗隔离衣、长筒鞋套(防护服有鞋套除外)。有条件的尽量使用加正压头套或全面防护型呼吸防护器。(6)一旦可疑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或手消毒。(7)锐器伤防护应注意:1)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保证足够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2)被污染的锐器应废弃至密闭、防刺破和防泄漏的容器中。3)存放污染锐器的容器应尽可能放在靠近工作场所的醒目位置,以方便安全使用;使用时应竖放,定期更换,不容许存放过满。4)存放污染锐器的容器移出使用区或更换时,应先盖好容器,防止在处理、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发生内容物的溢出和外露。5)不能徒手打开、清空或清洗重复性使用的容器,避免操作时引起操作者皮肤损伤。6)禁止用手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递锐器;禁止用手直接拿取被污染的锐利器具;禁止直接把手伸入容器中存放和处理被污染的重复性使用的锐器。禁止用手弯曲或弄直被污染的针具,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二、放射性危害因素
医务人员可能因操作或使用射线装置或者放射源而接触放射性有害因素。
常见工作岗位包括放射诊断、介入治疗、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等
个人防护如何做?(1)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可选择使用的防护用品包括铅橡胶围裙、铅橡胶帽子、铅橡胶颈套、铅橡胶手套、铅防护眼镜和防放射性污染用品等。(2)从事介入治疗操作的医务人员,应合理应用防护设施降低外照射剂量,并按照GBZ要求在防护衣内外佩戴两个剂量计。(3)从事操作放射性药物的医务人员,宜开展手部剂量和眼晶体剂量监测,并配置个人去污用品;操作大量气态或挥发性放射性物质的医务人员,按照GBZ要求开展内照射剂量监测。(4)核医学医务人员应根据工作需要,合理选择使用移动铅屏风、注射器防护套、带有屏蔽的容器、托盘、长柄钳、分装柜等防护设施,以降低受照剂量。(5)从事放射性敷贴治疗的医务人员,需要佩戴有机玻璃镜或面罩。从事放射治疗的医务人员,进入含源机房时,需要佩戴个人剂量报警仪。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配置要求表
三、物理性危害因素
包括紫外辐射、激光辐射等。紫外辐射常见于采用紫外消毒的区域;激光辐射常见于使用激光治疗设备的区域,如康复理疗中心、手术室、皮肤科等。个人防护如何做?(1)避免直接接触紫外辐射。接触低强度紫外源操作,可使用玻璃或塑料护目镜、风镜以保护眼睛。(2)严禁裸眼观看激光束。采用激光诊疗活动的医务人员,需佩戴防激光辐射护目镜。四、化学性危害因素
医院制剂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原辅料、手术室消毒用有毒化学品和麻醉废气等。常见工作岗位包括检验科、病理科、临床实验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肿瘤科、药剂科等。个人防护如何做?(1)对于乳胶过敏的医务人员,使用其他材料替代,减少直接接触乳胶的时间,使用乳胶制品后立即洗手并进行干燥。(2)挥发性、腐蚀性或刺激性化学试剂(如消毒剂、酸碱等)的配制和使用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医务人员作业过程中应穿戴医用工作服、防毒口罩、化学防护手套及防护眼罩等。制剂过程可能存在化学危害的,应穿戴防护服、防护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手套。防护服应由非透过性、无絮状物材料制成,能够遮盖住除手以外全部的暴露皮肤,袖口加长并能卷入手套中。佩戴无粉聚氯乙烯手套,通常应戴双层手套。防护口罩(带鼻夹)和护目镜(防气雾)佩戴后要和面部紧贴,尽量减少皮肤裸露,护目镜应无破损,能够完全遮盖住眼眶周围皮肤且不影响视野。五、工作相关职业紧张
医务人员因长期加班倒班等工作方式,可导致工作压力,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甚至导致心血管疾病。常见工作岗位为工作强度较高的临床科室,如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等。防护措施主要包括:(1)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医疗卫生机构思想政治工作,为医务人员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创造条件。(2)开展心理援助计划,提供心理评估、咨询辅导等服务,传授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和抑郁、焦虑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方法。(3)鼓励采用个人释压方式,开展心理小组访谈、健身运动、放松练习等方法,减轻工作压力。六、不良人因工效学因素
医务人员因工作特点,医护工作中长期受力、重复操作、不良姿势、重体力劳动等可致肌肉、骨骼、神经等系统损伤。常见工作岗位包括口腔科、康复科、急诊科和手术室等。
个人防护如何做?(1)改进工作位置(姿势)以适当减少抬举、推拉重物,减少紧张、重复性和不良姿势。(2)注意通过伸展活动等方式缓解肌肉紧张,避免颈椎病、肩周炎和腰背痛的发生。(3)在伏案工作时,注意保持正确坐姿,上身挺直。(4)调整椅子的高低,使双脚适合平踩地面。(5)长时间使用设备仪器的,工作时设备仪器的仰角应与使用者视线相对,不宜过分低头或抬头。有条件的建议每隔1~2小时休息一段时间,向远处眺望,活动腰部和颈部,做眼保健操和工间操。(6)长时间站立岗位,建议两腿重心交替使用,防止静脉曲张。建议通过适当走动的方式保持腰部,膝盖放松,促进血液循环。我就知道你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hbys/13469.html
- 上一篇文章: 余姚家长,这个重要提醒一定要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