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视资讯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典型显
?
眼科原创资讯
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裂隙灯检查一直是诊断和监测多种角膜疾病的不二手段,能为我们展示角膜上皮缺损、基质水肿和浸润、KP和虹膜炎等表现。然而,越精细,越美好;共聚焦显微镜(IVCM)能无创地提供活体的超微结构成像,成为了时下最流行的角膜成像手段。已经在眼部酒渣鼻、干燥综合征、睑板腺功能障碍、干眼病、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角膜炎等疾病中得到了应用。
近日,哈佛大学医医院的Dr.Hamrah等采用共聚焦显微镜分析了带状疱疹角膜炎患者角膜上皮细胞的密度和形态变化,发现带状疱疹角膜炎患者的角膜上皮细胞明显变大、数量显著减少,并与角膜神经支配密切相关。研究者认为,共聚焦显微镜的超微且定量优势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带状疱疹角膜炎并预测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的风险。
该研究为一项前瞻性、对照、盲法、横断面、单中心研究,包括30只诊断为带状疱疹角膜炎的眼及其未受累的对侧眼,和15例正常人的15只眼。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角膜不同层次的细胞的密度和形态,并测量角膜知觉。
研究发现:(1)伴有严重的角膜知觉减退的带状疱疹角膜炎患眼,其浅层角膜上皮细胞的密度明显降低于正常眼及其未受累的对侧眼(.5vs.13和.23个/mm2);角膜上皮细胞大小显著大于其对侧眼及正常对照眼(.5vs和μm2)。(2)三组之间,其他层次细胞(包括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前部及后部角膜基质细胞)的密度没有显著差异。(3)浅层角膜上皮细胞的密度和形态变化与角膜知觉具有显著相关性。
研究者认为,带状疱疹角膜炎患者上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学的变化,可能是角膜基底下神经丛减少所致。但有意思的是,研究者发现单眼疱疹性眼病的患者其对侧眼的角膜基底下神经丛也受到影响,但对侧眼的角膜上皮细胞形态、密度、角膜知觉却不受影响;该结果在动物模型中也得到验证。可能是因为对侧眼的神经密度还没有降低到不足以维持上皮完整性的水平。
总而言之,共聚焦显微镜显示,带状疱疹角膜炎导致患者浅层角膜上皮细胞变大、密度下降。并且,这些变化和带状疱疹角膜炎角膜神经支配息息相关。共聚焦显微镜的定量优势可能有助于预测及早期诊断疾病。
原文:AmJOphthalmol;(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按钮,进入下载页面↓↓↓北京治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白癜风医治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hbyx/4020.html
- 上一篇文章: 民间疗法之鼻腔服药巧治顽疾
- 下一篇文章: 臭氧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