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不忘初心只为光明而战,他被同行称为
“在他治愈的患者中,有咿呀学语的婴幼儿,有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有事业有成的杰出人士,有艰难度日的贫苦农民,不论大小,不问贵贱,他的每一次全力以赴,只为世界少一份黑暗,几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如战士只为光明而战。他就是国内知名眼底病专家——杨勋教授,他在国内率先开展“眼内窥镜下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愈了上千例复杂眼外伤和视网膜再脱离患者。年,杨勋教授来到苏州,引入内窥镜下眼底手术,使得苏州的眼底和眼外伤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该先进技术,部分以前需摘除眼球的重伤眼也终获挽救。
为体会病人自己“趴”了24小时
创新内窥镜手术方式关怀入微“人的眼睛好比一台照相机,眼底相当于胶卷。”杨勋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中老年人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现象目前已非常突出,同时高度近视(近视度数大于度)也呈早龄化、扩大化的趋势。而这两类人群是眼底病的高发人群,所以眼底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其防治成为全社会需 曾经的患者中,就有一位家住苏州姑苏区的胡阿姨,2年前患上糖尿病,在社区眼病筛查中被检查出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天正在喂年幼的孙子吃午饭右眼突然就看不见了,医院诊断为糖网病引起了右眼玻璃体出血。为避免较大的手术创伤,杨勋为首的眼底病专家组讨论后决定首开先例为胡阿姨实施更为先进的27G玻璃体手术。经过1小时左右,手术顺利完成。第二天,杨勋复查发现出血已完全清除。因手术切口很小,闭合快,胡阿姨全程无眼部不适,恢复良好,出院时视力已有明显好转。对此,杨勋教授表示,玻璃体手术以前常见的术式切口比较大,需缝合才能封闭切口,对眼球的损伤较大。而最新的27G微创手术,手术切口小,直径仅0.4mm,将成为未来主要的手术方式。
杨勋教授医院工作20余年。“临床大夫做久了,更能体会患者的一些细节需求。”他发现,眼科病人在术后恢复往往得保持俯卧姿势,“几个月甚至半年,吃喝拉撒都得低着头,尤其肥胖、呼吸功能差的一些患者更是难熬”。为能体会他们的痛苦感受,杨勋也曾自己尝试在床上“趴”了24小时。“所以,临床医生除了手要灵巧,对病人的关怀应该融入后续的细节中,应借助医疗技术的探索创新,尽可能为患者增加舒适度。”而27G玻切手术的发展便是如此,能够避免病人术后伤口漏水、漏气的情况,术后患者可以采用自由体位,比原来方便许多。
成立国内首个眼外伤救助基金
贫困患者内窥镜手术有补助之前还有一位患者——苏州农民张云,正在田间做农活。“只是戴着手套,揉了揉眼睛,然后我的左眼就开始肿痛、发白。”张云说自己刚开始没当回事,隔了一周眼睛痛得不行,就到医院看病。角膜病科医生感觉病情不妙,邀请了杨勋教授会诊,确诊为她的左眼患了真菌性角膜炎——可怕的是,炎症的破坏力已波及到玻璃体腔,引起了严重的眼内炎,对视力威胁极大。 紧急关头,必须立即给张云实施玻璃体切除、眼内注药以控制炎症,否则眼球将面临摘除。张云却因家庭贫困犯了难。“我知道自己的病情危重,但我一个农民收入不多,想想还是不开刀了。”张云说,杨勋医生反复耐心地劝她,说医院有个眼外伤基金可以资助元,她才同意手术。最终在及时手术后,眼球保住了,炎症得到控制,待角膜水肿消退,视力还提高了,这让张云感动不已。
张云所说的“眼外伤基金”,是指于年成立的“理想国际眼外伤救助基金”,它是国内首个眼外伤救助基金。“我们发现,很多眼外伤患者家庭贫困,或是不能享受医保,第三方赔付未能及时到账,而患者眼部情况严重需紧急救治。”杨勋表示,成立基金的初衷便在此,希望对这部分经济困难、或是医保不能报销的患者,尽医院所能进行救助。据介绍,当前该基金规模为50万元,计划在2-3年内救助相关眼外伤患者。具体来说,眼外伤患者或转诊大夫主动提出,减免部分院内费用,作为对这些患者的救助;目前以需要眼内窥镜手术的为主,每人救助金额为元,个别经济困难急需救治的患者可由医师决定进行全额救助。截至目前,已逾30名眼外伤内窥镜手术患者获该基金资助。
“黄金72小时”救助视网膜脱离
疑难的内窥镜下玻切手术实施最多
年,在杨勋教授的提议下,一条针对视网膜脱离的“黄金72小时”绿色通道在医院建立。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办公族”也成了视网膜脱落的高发群体——电脑对视力的伤害大,很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导致近视眼;当视力日趋下降,视网膜因此跟着变性、变薄,给视网膜脱落埋下隐患。杨勋说:“我曾遇到这样一个患者,长期用电脑引起眼底病变,在一次洗头发时,洗发水进了眼睛并稍微揉了揉眼,就看不清东西了,医院出现在我的面前,检查发现,视网膜已经脱离。” “令我印象深刻的,往往是一些未及时治疗或伤势太重而导致眼球摘除的例子,因为太让人遗憾了。”杨勋指出,在眼外伤及视网膜脱离的诊治上,关键就在于争分夺秒。而在该绿色通道明确、标准的救治流程下,至今已有近百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获得了及时的对症治疗。
眼外伤、眼底病的治疗往往复杂,作为一种微创玻切手术,眼内窥镜技术的应用能减少医源性损伤,保证了及时手术又简化了操作,从而有效节省整个手术和术后恢复的时间。年10月,杨勋受邀参加美国眼科学会年会,并在大会的WetLab专场应邀做内窥镜下抗青光眼和玻璃体手术教学,来自不同国家的20多名医生接受现场培训。发展中国家眼外伤发生率较高且复杂,业内认为,杨勋实施的内窥镜下玻切疑难手术例数最多,被同行称为“KingofOcularEndoscopy(眼内窥镜之王)”。通过10多年科研和临床的探索积累,杨勋统计了80余例疑难眼外伤患者,之前没有光感,通过及时对症手术治疗,超过四分之三的病人恢复了光感,保住了珍贵的视力,其中仅有两人摘除了眼球。这无论对国内还是国外医院来说,都可谓一个非常理想的结果。
专家介绍
杨勋,眼科教授、硕士生导师,医院副院长,全国眼外伤学组委员,卫生部门眼科专科内窥镜专家委员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及成都市眼科学会委员,北京市科技新星。 年,杨勋从华西医科大学毕业,医院工作,医院眼底病、眼外伤方面的主刀医师。杨勋擅长眼外伤及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国内率先将眼内窥镜应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及严重眼外伤的手术治疗,并积极推广该技术。曾3次承担北京市卫生部门等科研课题(项目负责人),2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主要参加人员)。曾主持国际会议5次,并主办2次全国眼内窥镜研讨会。共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SCI收录文献7篇,参编专著4本,拥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共15项专利。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hbyx/9934.html
- 上一篇文章: 春季护眼视力好,轻松出游没烦恼
- 下一篇文章: 秋季如何预防红眼病EYE课堂告诉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