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立信院士中国感染性眼病迎来治疗新利器
编者按: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随着检查诊断技术的进步,眼科的感染性疾病分类更细、疾病谱更广,但对应的治疗也更为棘手。因为机会致病菌和多重耐药菌的增多,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原有的抗菌药物已不能满足抗感染的需求,亟待一种全新的抗菌药物披荆斩棘,迎难而上。基于我国感染性眼病的现状,惟视眼科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医院院长谢立信院士接受专访。
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了谢院士一个眼科医生的梦。从医多年,谢院士始终保持为患者解除病痛而奋斗,寻找解决疑难杂症方法的初心。作为我国角膜病专业的领军者,谢立信院士对我国防盲治盲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分析和展望,重点对感染性眼病的治疗进程及药物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寄语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莫西沙星的全新上市造福更多的眼病患者。
成绩斐然,任重道远中国防盲治盲工作现状作为眼科学界的泰斗,谢院士一直关心和致力于我国的防盲治盲工作,特别是对于角膜盲的防治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谢立信教授回顾、总结道,中国的防盲治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在政府的引领、支持下,广大的眼科医生共同努力,使得我国致盲性眼病的诊治,如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等各个领域,都从原来落后的状态跻身至目前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地位,其中白内障的手术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谢院士指出,现在中国的防盲已经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阶段,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比如近视眼的防治,普通近视并不是一个致盲的原因,但近视眼中存在一定比例的高度近视眼,而且发生率越来越高,其致盲问题不可小觑。对此,在总书记批示下我国加大了对近视的防治力度,并列入了整个行政管理部门的考核目标,同时医务工作者也加入近视防控大军中,各界力量共同防治。也就是说,很多疾病本身并不是常见的致盲性原因,但我们也仍然要打好防盲治盲的攻坚战。
新挑战,新机遇重视感染性角膜炎防治感染性眼病是眼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导致,使眼部组织损伤,从而对视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的会导致患者失明。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在至年所做的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显示,感染性角膜病居角膜盲的首位。因此我国的防盲治盲工作不可放松对感染性眼病的警惕。
感染性角膜病的防治是谢院士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jbrs/11495.html
- 上一篇文章: 孩子天天上网课眼睛难受,但也不能乱用眼药
- 下一篇文章: 眼睛红肿,当心角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