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白穴足阳明胃经



四白穴位置图

四白穴有缓解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近视、青光眼、鼻窦炎等作用。

足阳明胃经

Acupoint

位置

标准定位:四白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取穴方法

正坐位,在承泣直下3分,当眶下孔凹陷处取穴。正坐或仰卧位,眼向前平视,当瞳孔直下,眶下缘下方约1寸眶下孔中取穴。快速取穴:食指和中指伸直并拢,中指指腹贴两侧鼻翼,食指指尖所按凹陷处即是。

主治

目赤痛、眼睑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角膜炎、结膜瘙痒、角膜白斑等。

别名

面鼽、骨空

穴位解剖

四白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提上唇肌、眶下孔或上颌骨。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分布着面神经分支,正当眶下神经处。皮肤由上颌神经的眶下神经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经眼轮匝肌和提上唇肌,深进眶下孔、眶下管,可能刺及孔、管内的眶下神经、动脉和静脉。针沿管下壁,可至近眶下壁后部结构。所经表情肌由面神经的颧支和颊支支配。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提上唇肌→眶下孔或上颔骨。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提上唇肌→眶下孔。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眶下神经分布;深层有眶下神经、动脉经过,并有面神经颧支分布。布有面神经分支,正当眶下神经处;并有面动、静脉分支及眶下动、静脉分支通过。

足阳明胃经

Acupoint

穴位解析

经穴名(SìbáiST2)。出《针灸甲乙经》四白,在目下一寸,向頄骨颧空,足阳明脉气所发。属足阳明胃经。白指光明,本穴能使目明四方而光明,故名四白。四,数名,倍二为四。白,素色,有光明、洁白之义。四白,谓睛之上下左右皆露白,《易》所谓多白眼也。本穴在目下1寸,为上下左右四面,平白无饰、光明显见之处,故名四白。又因穴在目下,目能视万物,该穴主治目眩、目赤、目痒生翳,针之可使视力光明四射,故名四白。胃经经水在此快速气化成为天部之气。“四”是数词,四面八方之意,也指此穴位所在的周围空间;“白”是可见的颜色,脉之色。胃经的经水在此处穴位迅速气化成天部之气,所以名“四白穴”。散发脾热,向天部提供水湿。气血物质为雾状之气,所在为不太高的天部层次。散热后聚集并向巨髎穴下行。

清热解毒,祛风明目,通经活络、散风明目。

四白有祛风明目,通经活络的作用。

四白有疏风明目、疏肝利胆等作用。

足阳明之经别“还系目系”,足阳明之经筋“为目下纲”,四白穴正处目下,故主治眼病。

四白穴的主治病症为: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

随着电脑、网络等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普及,工作的紧张、休息不足,容易导致眼部疲劳,视力疲劳。在感觉疲劳的时候,除了给于适当的休息外,按摩四白穴进行刺激,也是舒缓疲劳的好方法。所谓“四白穴”,就是“四方明亮”之意,通过对四白穴进行按摩,可以对缓解眼部肌肉疲劳,眼部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而且还可以缓解面部痉挛等症。按压方法:使用双手的食指,略微用力进行按压;时间与次数:每次持续按压3秒,10次为1组;最佳刺激时间:早、中、晚,各一组。眼保健操第三节按揉四白穴。四白穴位置:先把左、右食指和中指并拢对齐,分别按压在鼻翼上缘的两侧,然后食指不动,中指和其他手指缩回呈握拳状,食指所在的位置便是四白穴。又或是当你两眼平视前方时,瞳孔下一寸处的颧骨弓凹陷中,也就是眼眶下缘正中直下一横指处。动作要求:闭上眼睛,先将左右食指与中指并拢,放在靠近鼻翼两侧处,再以两手大拇指支撑在下腭骨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使之与其余手指一并收拢如握拳状,以双手食指指腹分别在在面颊中央按揉。旋转按揉一圈为一拍,如做八个八拍即六十四拍,则每过一个八拍就改变一次旋转方向。动作要领:穴位不需要移动,按揉面不要太大。在中小学眼保健操中,有一节是“揉四白穴”,四白穴在眼眶下方的凹陷处。按揉这个穴位,对眼部保健极有好处。《甲乙经》曰:“目痛口僻,戾目不明,四自主之。”《铜人》曰:“凡用针稳审方得下针,若针深,即令人目乌色。”这些记载,都说明了这个穴位的作用和特点。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四白穴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动,迎风流泪,急、慢性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视神经萎缩,头面疼痛,头痛,目眩,口眼斜,面风,鼻炎,鼻旁窦炎,胆道蛔虫症,三叉神经痛等,是眼科手术针麻常用穴之一。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五官科系统疾病:角膜炎,近视,青光眼,夜盲,结膜瘙痒,角膜白斑,鼻窦炎;其它:胆道蛔虫症,头痛,眩晕。

穴位疗法

用食指指腹按揉四白穴次,每天坚持,能改善视力、防治眼疾(以双手食指指端置于双侧四白穴处,同时沿顺、逆时针方向各点揉8~12次。)。双手食指伸直,以食指指腹揉按左右四白穴,有酸痛感,每次1~3分钟,可以缓解眼疲劳、眼干涩等。用角刮法即倾斜45度,由内向外刮拭四白穴,可改善面部痉挛。直刺或斜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不可深刺。向外上方斜刺0.5寸,入眶下孔可有麻电感放射至上唇部,治疗三叉神经第Ⅱ支痛。注意:不宜过深,以防刺入眼眶内损伤眼球。《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凡用针稳审方得下针,若针深即令人目乌色、针刺以三分为宜。禁灸,不宜灸。穴位配伍

面瘫配伍穴位

阳白穴、地仓穴、四白穴、合谷穴。

疾病概述: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病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按摩顺序与技法:先按阳白穴5秒钟,再按摩地仓穴5秒钟,接着按摩四白穴1分钟,最后分别按压颊车穴和合谷穴各5秒钟即可。

眼皮跳动配伍穴位

攒竹穴、四白穴

头痛配伍穴位

涌泉穴、大杼穴、四白穴

角膜炎配伍穴位

四白穴、颊车穴、攒竹穴、太阳穴。

四白穴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

四白穴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四白穴配瞳子髎穴、翳风穴、颊车穴治三叉神经痛(第二支)。

四白穴配阳白穴、地仓穴、风池穴、合谷穴治面瘫等。

四白穴配太冲穴、睛明穴、丰隆穴,治眼睑动、目翳、青光眼。

四白穴配阳白穴、瞳子髎穴、攒竹穴,治眼睑闭合不全。

四白穴配太阳穴、太冲穴,治目赤。

四白穴配丰隆穴、太白穴、太冲穴,有涤痰通络,疏肝明目的作用,主治目翳,眼睑瞤动,青光眼。

四白穴配颊车穴、攒竹穴、太阳穴,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口眼歪斜,角膜炎。

四白穴配涌泉穴、大杼穴,有阴潜阳的作用,主治头痛目。

研究进展

治疗面肌痉挛:用30号1寸毫针直刺四白,边捻边进,深0.2~0.3寸,有麻电感放射至上唇及口角即停,捻留针5~10min。出针后用特制揿针从原针孔刺入,用胶布固定5~6d出针。隔2~3d,再如上法治,5次为一疗程。治疗胆道蛔虫病:针刺四白透迎香,强刺激,留针30min,行针1次,疗效明显。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目痛口僻,戾目不明,四白主之。《类经图翼》:头痛目眩,目赤后翳,瞤动流泪,眼弦痒,口眼喎僻不能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凡用针稳审方得下针,若针深,即令人目乌色。《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可灸七壮,针入三分,凡用针稳当方得下针,若针深即令人目乌色。《针灸大成》:主头痛,目眩,目赤痛,僻泪不明,目痒目肤翳,口僻不能言。

足阳明胃经

Acupoint

提示

注意:针刺不宜过深,以防刺入眼眶内损伤眼球。《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凡用针稳审方得下针,若针深即令人目乌色、针刺以三分为宜。禁灸,不宜灸。

此文章图片和文字均为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我们的平台,大展宏图!同时期待质优价廉的产品厂商加入合作!请阅读理解平台运营模式文章“创业平台如何赚钱”,感谢您的支持与宝贵建议。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jbrs/12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