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也可能致盲切断传播途径是关键
6月6日是第20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活动主题为“告别沙眼盲, 石岩说,最新的沙眼流调结果显示,截至年底,我国活动性沙眼、沙眼性倒睫患病百分比分别为0.%、0.%,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沙眼流行区标准(5%、0.1%),“这说明我国已经实现了根治致盲性沙眼的目标。” 沙眼是传染性疾病,对其应采取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石岩表示,世界卫生组织针对沙眼的临床特征提出了控制沙眼的SAFE战略,即:手术矫正沙眼引起的倒睫,防止睫毛磨擦角膜进而引起进一步丧失视力,这是有效地预防沙眼性盲的行动;定期检查并治疗活动性沙眼患者是控制沙眼传染源的有力手段;增加洗脸的次数以保持面部清洁可有效地防治沙眼,同时要注意毛巾和脸盆专人专用,以切断沙眼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通过改善水的供应、卫生条件和居住环境以预防沙眼,是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在年前达到消除可致盲性沙眼的目标,是我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做出的承诺。
2B 沙眼并不是风沙引起的
沙眼这个名词也许人们并不陌生,全世界约有3—6亿人口患沙眼。它曾是我国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虽然随着生活、医疗等条件的改善以及政府和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沙眼发病率显著下降,但它在人群中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中仍有较高的发病率,因而,不能放松警惕。”石岩说。 那么,谁是沙眼的真凶?石岩表示,引起沙眼的罪魁祸首既不是风沙,也不是细菌,更不是病毒,沙眼衣原体才是它的“庐山真面目”。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患沙眼后,患者的睑结膜表面,尤其是上睑结膜,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砂粒,故名沙眼,中医称为粟疮。 沙眼的传染性同“红眼病”一样,是通过接触传播,一般是通过手的接触和水进行传播。随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卫生状况的显著改善,已经能够对它进行有效的预防。但儿童和青少年常常由于不注意卫生或缺乏保健意识,如用脏手揉眼、同患病的小朋友或同学密切接触,共用毛巾、脸盆等等,仍易患病。
3C 玩触屏手机可能引发沙眼
“还要警告一下现在的年轻人,第一是长时间接触触屏手机的,第二是戴隐形眼镜的。”石岩说,如今,市民用眼的频率越来越高,上班对着电脑屏幕时间过长、开车一族数量增多、无时无刻不玩手机刷微博发 沙眼在眼科门诊较为常见,以年轻人居多。很多人喜欢在公交车、地铁上玩手机、平板电脑,而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通常较差,由于沙眼为接触性传染病,不卫生的手触摸了电子屏幕后,再不自觉地去揉眼睛,就大大增加了感染沙眼的几率。而很多年轻的女孩子经常佩戴隐形眼镜,一旦摘眼镜时手不干净,就容易诱发眼部感染,这也是导致沙眼的现代因素。
4D 患有沙眼不可掉以轻心
对沙眼为什么不能掉以轻心?有人说,“沙眼只不过是一种结膜炎,是眼科的小病”,这些看法是不对的。 沙眼虽然急性期愈合后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也不会影响视力,但若是反复感染,便有可能出现危害视力的后遗症和并发症,如睑内翻、倒睫、实质性结膜干燥症、角膜混浊、上睑下垂、慢性泪囊炎等。前三种后遗症,若严重发展均可造成失明,而后三者也能不同程度地影响视力。石岩强调,有些患者有时把普通的慢性结膜炎误认为是沙眼,这两者是不能划等号的。尽管一些慢性结膜炎很难治愈,但大多数并无严重并发症。最重要的是,慢性结膜炎不同于沙眼,它没有传染性。
5E 预防沙眼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那该如何预防沙眼呢?由于沙眼是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眼病,因此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避免接触传染源,改善及注意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等。这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教育和帮助孩子们做到这一点。如教育孩子不要与人共用毛巾、脸盆等;同患了沙眼的小朋友或同学相处时不要过于亲密;患了沙眼不要随便用手揉眼,等等。治疗上有局部点眼药水。严重的或急性期的沙眼,除上述的眼局部用药外,还需全身应用抗生素。 值得注意的是,沙眼与其他眼部感染性疾病不同,患者一旦感染沙眼衣原体,如果不采取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可能会长期携带病原体,导致自身反复感染或传染给他人,造成疾病的不断传播和流行。积极治疗活动性沙眼,切断其传播途径,避免重复感染是控制沙眼流行的重点。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jbrs/8132.html
- 上一篇文章: 眼睛结膜炎食疗方法治疗
- 下一篇文章: 报告书写结核性胸膜炎的CT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