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临床医学



北京什么皮肤病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658077.html
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

?学制与学位

基本修业年限5年

医学学士学位

?高考必选科目

化学、生物

?培养目标

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培养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

?专业教学特色

依托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构建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和“文医渗透、理医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核心课程为基础,重视医学生临床思维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部分课程开展问题导向、案例导向的小班讨论式教学、双语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亲身体验、研读经典、名师指导、模拟训练、临床实践、反思强化”的临床实践能力教学方法,突出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提高医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方法,积极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探索以能力为导向的医学生评价方法。着力培养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丰富的人文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创新精神的卓越医学人才。

该专业拥有基础医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及重点专科3个,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同时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及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各1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重点学科(临床专科)和重点实验室30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

年我校临床医学专业获批山东省临床医学“一流学科”,年获批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年获批山东省临床医学筑峰计划。临床医学年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年获批国家教育部一流本科建设点,年进入ESI全球排名3‰。目前青岛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已通过专业认证,有效期7年。临床医学专业现有1医院、7医院、3所见、医院及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核心课程

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医学等。

?就业方向

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继续深造;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医药企业等企事业单位。

临床医学(“5+3”一体化)

?学制与学位

基本修业年限8年

医学学士学位、临床医学硕士学位

?高考必选科目

化学、生物

?培养目标

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培养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第1~5年参照普通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进行。研究生阶段:第6~8年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阶段,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5年本科阶段考核合格者直接进入后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培养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训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临床轮训为主。培养过程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进行,同时重视学位课程学习、以及临床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全面培养。学生通过相关考核和答辩,可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硕士毕业证书、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证书,实现“四证合一”。

该专业拥有基础医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教学条件及专业地位与上述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相同。

?核心课程

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精神医学、神经病学等。

?就业方向

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继续深造;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医药企业等企事业单位。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特色

(1)强化通识素质教育:学校在开设思政、数理、自然科学等基础科学课程的同时,整合课程资源,开设了通识教育必修课,为培养具有科学与人文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多批判思维、知识拓展和能力提升的非专业课程教育。年培养方案均要求每名医学生必须修读非本专业类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10学分。(2)推进课程组合与交叉融合:将传统课程按照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持度进行组合,以知识点整合教学内容,以临床问题带动医学专业知识与人文社科知识的教学。自年开始,医学部将分属不同教研室的实验课程按照功能分类,重新组合为基础医学实验技能中心,内含人体机能学实验室、人体显微结构学实验室、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人体形态学实验室、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不同课程所有学科的实验教学集中在基础医学实验技能中心进行,为后续实验课程整合打下基础。自年开始,在“卓越医生班”开设整合课程——临床通科技能,构建了“医学人文技能、临床基本技能和临床岗位技能”的临床实践能力教学内容体系。

?近5年本专业获省部级及以上

奖励和支持情况

?师资力量

姜宏,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大学医学部部长,青岛大学党委医学部工委副书记,康复医学院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杰青,国家生理学重点(培育)学科学术带头人,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山东省沿海地区神经退变疾病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生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山东生理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医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防治对策研究。主持承担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等项目。在国际SCI学术期刊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70余篇。参编译专著多部。研究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培养的博硕士生曾多次获评山东省优秀博士及硕士论文。培养的本科生获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

董蒨,医院院长、青岛大学医疗集团总院长、青岛大学数字医学与计算机辅助手术研究院院长、青岛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小儿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中华小儿外科学会第七、八届常务委员、第七、八届小儿肝胆外科学组组长、《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亚洲小儿外科学会终身会员等学术职务。《WorldJournalofPediatrics》杂志编委。

主要从事小儿外科的临床、教学研究,曾主持研究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卫生部及省市多项科研课题。关于小儿肝胆疾病与小儿肿瘤的研究曾分别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关于“小儿肝脏肿瘤临床治疗决策系统研发”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成果参加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在国内外发表中文学术论文、SCI论文、综述等近40篇,主编《小儿肝胆外科学》第一版、《小儿肿瘤外科学》、《儿科临床手册》、《小儿肝胆外科临床诊疗规范》等专著,参编日文《膵胆管合流異常》(日本医学図書出版株式会社)和日文《胆道疾患研究の進歩》(日本自然科学社出版株式会社)等著作的编写。

李长贵,泰山学者,亚太痛风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高尿酸学组副组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高尿酸与痛风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糖尿病学会副主委。主要从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在痛风方向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首席),计划前期研究专项1项(首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1项。以首位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青岛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40余篇,其中1篇发表于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累计影响因子近分。

臧运金教授,主任医师、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副院长、青岛大学移植医学研究所所长、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和肝脏病中心主任。

国内著名肝移植专家,主要从事肝脏移植、肝脏外科的临床、教学研究,至今已完成肝脏移植手术超过例,居国内前列,名列全国名医百强榜肝移植TOP10。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篇,被SCI收录40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编论著译著8本,年作为主要完成人R4的“肝脏移植的临床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承担山东省双一流学科青岛大学临床医学学科重点项目,年被评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获全国“白求恩式好医生”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荣誉称号,青岛市特聘专家突出贡献奖等。

李培峰,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军事医学科学院获博士学位,随后留院任助理研究员,在德国医学研究机构Max-DelbruckCenterforMolecularMedicine任MedicalResearcher1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外引进杰出人才”,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医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美国心脏病学会和国际心脏联合会会员、北京细胞生物学会理事、荷兰国家健康基金特邀评审专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科技部评审专家。从-年主要从事于神经元衰老的研究,发现超氧自由基是造成神经细胞衰老的最初启动因子。从-年主要从事于自由基生物医学研究。在国内和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10余篇有关抗氧化酶氧化修饰的研究论文,在这一领域的一系列研究曾获军队科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随后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研究。研究工作发表在MolecularCell,EMBOJournal,NatureMedicine,NatureCommunication,Circulation,CirculationResearch,PNAS,MCB,GeneDevelopment等国际著名杂志。其中发表在PNAS和NatureMedicine的文章分别入选为、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研究成果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迄今为止,在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余篇,获得专利10余项,论文总引用次数余次。

赵桂秋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眼科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病理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山东省科技厅特约评审专家,第九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山东省十佳医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岛市三八红旗手,青岛市最美奋斗者。从事角膜病、眼科病理和白内障的科研及临床工作34年,致力于真菌性角膜炎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使大量病人重见光明。对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机理进行全面研究,发表SCI论文92篇,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重点课题2项。获省部级及厅市级科技奖励20项,主编著作7部,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第九版《眼科学》副主编。

西永明,脊柱外科教授,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医院崂山院区脊柱外科主任。先后获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全国十佳中青年骨科医师,山东省农工民主党“最美医生”等荣誉称号。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创新与转化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学会脊柱脊髓损伤分会脊髓损伤和康复学组委员,医院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脊柱肿瘤学组委员,中国残疾人致残康复学会脊柱畸形学组委员等学术职务。

主要从事脊柱外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2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以脊柱外科为专业方向,在复杂颈椎外科、脊柱畸形和脊柱肿瘤方面形成专业特色。基础研究致力于椎间盘退变的基因修复研究、3D打印可降解药物缓释人工骨、水凝胶支架的研究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治疗决策系统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等研究工作。

在国内外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国家专利5项,以第一完成任务获省部市级二等奖多项,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4项,参编著作6部。

谭兰,主任医师,神经内科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中国医师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卫生部突贡专家,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目医院副总院长,脑科中心主任,神经内科主任,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和山东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神经内科负责人,青岛大学神经病学系主任。

国自然评委,JournalofAlzheimer’sDisease及《中华神经科杂志》等10本中外期刊编委。主要致力于痴呆和癫痫的发病机制、诊治新策略及其转化、精准医学研究。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文章篇,累计IF分。主持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青岛市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10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及青岛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0项。

王昆,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发育心脏病学中心主任。国家优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山东省杰青。多年来主要从事心脏及心血管疾病分子机制的研究工作。主要开展的研究方向包括:心肌细胞肥大、凋亡及坏死的信号通路及分子机制研究;心肌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探讨与非编码RNA和基因相关的心脏疾病的干预治疗方法。研究成果发表在Europeanheartjournal、Circulation、CirculationResearch、Nature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tjyy/12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