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视资讯亚洲人群感染性角膜炎研究前瞻
编者按
感染性角膜炎位居全球致盲性眼病第四位。然而其在亚洲国家的流行病学研究因疾病定义,研究方法和患者人群不同,而难以对数据进行编制和比较。为了更好地了解亚洲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感染性角膜炎的危险因素及常见病原体,亚洲角膜协会启动了多国标准化调查感染性角膜炎研究(ACSIKS),旨在建立亚洲国家感染性角膜炎的危险因素,微生物学和预后的可比性基线描述。
亚洲地区大型前瞻性
非随机临床研究
在13个中心和30个分中心内招募连续受试者12-18个月,并进行标准化数据采集(表1)。微生物方案标准化所有分离株的处理和报告。眼科医生决定感染性角膜炎的治疗。观察受试者长达六个月。主要结果是最终视力和感染期间的手术需求。
表1.不同地区的受试者数目和百分比
亚洲人群感染性角膜炎的基线描述研究共纳入名受试者的只患眼。大多数受试者为男性(n=)。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外伤(n=,34.7%)和隐形眼镜佩戴(n=,10.7%),前者多见于男性(中国、印度和菲律宾),后者多见于女性(日本、台湾和新加坡)(表2)。总体而言,被诊断为细菌性角膜炎和真菌性角膜炎的患眼数目几乎相同,前者只眼(38.0%),后者只眼(32.7%)(表3)。在分离的种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镰刀菌种(n=,18.3%),铜绿假单胞菌(n=,10.7%)和黄曲霉(n=,8.3%)。有只眼需要接受角膜移植手术以控制持续的感染,但在研究结束时有只植片(46%)发生排斥。最终,只眼(53.6%)有中度视力损害(Snellen视力低于20/60)。
表2.不同地区的感染性角膜炎主要危险因素
表3.不同地区受试眼感染性角膜炎的最终诊断
重在预防鉴于感染性角膜炎的严重性,药物和手术治疗的成本高以及通常较差的视力预后,预防是少数可行的公共卫生策略之一。创伤是角膜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虽然在工业和农业活动中使用防护眼镜可以预防眼部外伤,但是工人对这种防护眼镜的实际使用率一直很低,即使在具有强有力的工作场所安全法规的工业化国家中也是如此。实际上,早期二级预防可能是减少外伤后感染性角膜炎发病率的解决方案。尼泊尔、不丹、缅甸和印度的乡村卫生工作者被教导识别外伤性角膜擦伤,予1%氯霉素软膏每天三次点眼,持续三天,患者伤口均愈合无感染。
结论感染性角膜炎的人口统计学和危险因素因国家而异,但主要见于男性,并且经常与外伤有关。总体而言,该研究中诊断出的细菌和真菌感染比例相似。感染性角膜炎后的视力恢复有保证,而活动性感染的角膜移植呈现高失败率。
原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tjyy/12537.html
- 上一篇文章: 总是眼睛干有医院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