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湖南首位角膜捐献者之子辞世,效仿父



安徽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60215/4770345.html

近日,患眼疾十余年的李先医院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角膜原来的主人名叫黄志坚,于3月11日因病逝世,享年69岁。

黄志坚捐赠角膜的意愿源于自己的父亲。早在年,他的父亲黄国剑患癌逝世,生前做出了一个在周边没有先例的决定:捐献角膜。

黄国剑是湖南省首例眼角膜捐献者。如今,受到父亲的影响,也为了帮助更多人重新看见世界,黄志坚做出了相同的举动。

3月17日,潇湘晨报记者联系上黄志坚的弟弟黄伟曙,他介绍,相比于父亲那时候,哥哥做出这个决定时大家更多了份理解。

△年,黄志坚签订湖南省人体遗体(组织)捐献自愿书图/李炜

73岁老人成为湖南首例角膜捐献者

年底,73岁的肺癌晚期患者黄国剑进入了弥留之际,他反复向家人强调自己的最后一个诉求:将眼角膜捐献出去。

黄国剑生前曾从事过电焊等工作,视力相当不错,晚年的裸眼视力还有1.0以上,看书读报不用戴老花镜。去世前2个月,他被查出得了肺癌。治疗期间,自己忍受病痛折磨的同时,他也了解到许多病人因为器官衰竭损坏饱受苦痛,于是做出了一个决定:身后捐出自己的角膜。

家人起初迷茫又反对,他劝妻子:“人死了一把火烧了就什么都没了,何不用来救人呢?让受捐者用我的眼睛去看世界吧。”期间,他看穿儿女们想要敷衍自己的意思,曾一度喊话:“不帮我捐献就是不孝顺。”

最终,拗不过黄国剑的坚持,家人们决定尊重他的选择,儿女们为他着手联系捐献渠道。

黄伟曙告诉记者,联系捐献的过程非常曲折,“当时全国这种情况都很少,长沙基本上没有。”

经多方打听,他们最终联系上了深圳狮子会眼库。

年12月29日凌晨,黄国剑去世。该眼库主席、医院角膜移植中心主任姚晓明博士医院,医院取下黄国剑的角膜。

据媒体报道称,黄国剑的一只角医院被移植给张家界时年23岁的石某和邵阳一名10岁的孩子;另一只角膜则被带到深圳,植入一名女子的眼中。

老人儿子成为家中第二名捐献者,受捐人想代替他看世界

黄伟曙介绍,大哥黄志坚此前是一名建筑公司的焊工,与父亲相同的是,他的视力也相当好。年,黄志坚被确诊直肠癌。年6月,他签订了湖南省人体遗体(组织)捐献自愿书。

黄伟曙称,哥哥的心愿并不是患病后才突然出现的。在父亲离开的几年后,黄志坚曾向家人提出过自己也想在身后捐献自己的角膜。确诊后,随着病情的恶化,他再次将这件事提上了日程。

“(这次)我们都赞同他的做法。”有了父亲开的先河,这次黄志坚的心愿在家中没有受到什么阻拦,联系过程也更为顺利。

3月11日,黄志坚离世。3天后,援非专家主任医师王科华医生为一名受捐者实施了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受捐者是来自张家界的李先生,今年67岁。十多年前右眼无明显诱因突发视力下降,眼睛红、刺痛畏光,被医院诊断为病毒性角膜炎。近日就诊时,医生告诉他,角膜已经穿孔,如果不及时手术,将会导致失明。

目前,李先生术后情况良好,住院观察一段时间就可以出院。他说:“如果不是捐献者无私的奉献捐献宝贵的眼角膜,让我这么幸运接受了手术,我现在可能就失明了,我会代他继续看这个世界。”

黄志坚的另外一片眼角膜也运往深圳,为甄选匹配合适的角膜病患者进行手术。

△黄志坚妻子在自愿书同意栏签字图/杨丽红

角膜捐献现状:远远供不应求

记者了解到,据统计,全国约有盲人多万,其中8%是因角膜病引起的,而角膜病致盲的唯一复明希望即是行角膜移植手术。

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例角膜移植手术。角膜供体稀缺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缺乏捐献意识;此外也有人不了解如何捐献。

湖南省红十字爱尔眼库角膜捐献接收登记站主任杨丽红说,自年5月爱尔眼库成立以来,已经有人实施了捐赠。但是,医院角膜移植患者预约登记本上那长长的名单,这些无异于杯水车薪。

黄伟曙说,现在社会的观念和医疗科技水平都在进步,“相信慢慢会有更多人接受这件事(器官捐赠)。”

眼角膜捐献流程:

1、向角膜接收站或当地红十字会提出申请

2、工作人员与申请人沟通

3、确认家人知晓并同意

4、申请人签署捐献志愿书

5、正式成为角膜捐献志愿者

6、志愿者临危时,本人或委托人与角膜接收站联系

7、工作人员派车到现场获取角膜及相关医学资料

8、向家属颁发荣誉证书

潇湘晨报记者骆一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tjyy/13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