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结膜炎角膜炎
眼结膜和角膜,通常用肉眼观察的白眼球和黑眼球,中医称白睛和黑睛。结膜是一层薄而透明的粘膜,覆盖在眼脸后表面及眼球前表面,连结眼脸与眼球。结膜在眼脸与角膜及巩膜之间形成一层平滑的接触面,减轻摩擦力。结膜不仅具有眼球表面解剖性屏障功能,是眼球表面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结膜不仅是感染性疾病的好发部位,也是眼部免疫性疾病常侵犯的部位。
对于临床因感情冲动、伤心上火引起一夜间整个眼睛血红,这不属于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推拿结合刮痧可解决。日常生活中偶尔出现的白眼球充血或有血管破裂的斑血块,应该以中医的肺胃积热或心肝火旺加以辩证治疗。
急性结膜炎一般指流行性结膜炎,即平常所说的“红眼病”。感染途径:一种是细菌感染,如肺炎球菌、柯一魏杆菌、流感杆菌和葡萄球菌;一种是病毒感染,如肠道微小核糖酸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感染,也称出血性结膜炎,常引起暴发流行,二者均为双眼发病,多发于春秋季节。中医认为“时疫”。
临床主要表现:
细菌感染者,有眼刺痒、异物感、烧灼感及大量脓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出现,结膜充血严重。
病毒感染者,有剧烈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结膜高度充血,眼球水肿伴耳前淋巴结肿大。
慢性结膜炎多与感染病毒有关,如感冒病毒、腺病毒等以及戴隐形眼镜沾染病毒接触传染等。病程迁延不愈,不分季节,时好时坏,抗生素类眼药及普通抗病毒类中药使用无效,白眼球毛细血管轻微充血,红中有黄,时间久了白眼球毛细血管曲张,血循环缓慢,呈黄疸样深桔黄色,总似刚哭过,眼睫毛粘腻,病程可长达几年之久,影响视力和易引发病毒性角膜炎。
病毒性角膜炎:
1、腺病毒性角膜炎,包括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咽结膜热,发病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角膜病变,结膜高度充血,浮肿及眼睑肿胀。多数人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自觉灼痛,多分泌物,痒,眼痛、畏光、流泪,视力减退。
2、水痘性角膜炎,发疹期常在近角膜缘部角膜出现表层点状浸润、血管新生或类似疱疹性角膜炎的水泡状态。重者发展成溃疡或角膜穿孔,甚至眼球萎缩。
3、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角膜致盲率上升为首位,病毒在三叉神经节内长期潜伏,当机体受到发热、感冒、疲劳、焦虑、月经、寒冷、烈日、局部用药及创伤等刺激后,免疫下降,导致复发。
4、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病毒潜伏于三叉神经节中,当机体免疫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或其他外界刺激,病毒被激活繁殖而发病,高致盲率。所以,在临床上,颈部以上的蛇盘疮(带状疱疹)患者,应特别注意引发角膜炎导致失明,耳聋、面瘫。
5、病毒性出血性结膜角膜炎,眼睑不同程度肿胀,不伴红痛,球结膜下出血,异物感,眼痛及畏光、流泪,少数病例出现头痛、发热、鼻塞、喉痛,耳前淋巴结肿痛。
泡性角结膜炎:
角膜基质水肿导致角膜上皮形成水泡状隆起。疼痛、畏光、流泪,高度损害眼球,致盲。
角膜溃疡:
1、细菌性角膜溃疡:感染性眼病中最急骤的一种,疼痛、畏光、流泪症状明显,有时可伴有头痛,寒战,发热等体征,局部眼睑肿胀,球结膜高度充血、水肿,有脓性分泌物。可引起角膜穿孔,失明。
2、单纯性角膜溃疡:患眼有异物感,角膜出现白色的浸润点,形成浅层溃疡,愈合后留下浅薄的疤痕,称云翳。
3、真菌性角膜溃疡:随着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眼部真菌发病逐年增加。角膜真菌病理变化是急性化脓性溃疡,引起角膜穿孔,失明。早期自觉症状较轻,眼部异物感、流泪,视力减退,少数人有眼痛、畏光。抗生素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会增加病情,脓液中有菌丝。
4、周边性角膜溃疡:多见于女性,患眼有疼痛、畏光,流泪及异物感,有自愈倾向,易复发,致盲率高。
5、沙眼性角膜溃疡:角膜血管翳是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一种特殊表现,血管翳之间的小滤泡破溃后,形成单个或多个小点状溃疡,可发生角膜穿孔或眼球萎缩。
6、蚕食性角膜溃疡:为一种自角膜缘开始的渐进性浅层非感染性周边角膜基质和上皮的慢性进行性溃疡,病程经过缓慢,可逐渐侵蚀整个角膜表面,导致角膜组织溶解破坏。表现为疼痛剧烈,伴有畏光、流泪,异物感。
早期白癜风能治好吗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最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tjyy/3498.html
- 上一篇文章: 华南大学教授研制出载药型隐形眼镜实现真
- 下一篇文章: 猫咪眼睛中红血丝是怎么回事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