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综合征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口眼干燥症的治疗
干燥综合征(Sj?grensyndrome,SS)是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80%患者有口干燥症。少数患者口干非常严重,进干食时需频频饮水,严重者不能连续几分钟说话。50%患者因口腔自净能力下降而出现数枚龋齿,牙齿渐变黑,小片脱落,最终只留残根,称为“猖獗齿”,此为干燥综合征的特征之一。部分患者反复腮腺或颌下腺肿大,伴压痛,并有舌面干燥、舌无苔呈“光面舌”,舌痛有口臭,甚至影响味觉。常伴口腔念珠菌感染和口角炎。64%患者有眼干燥症,表现为眼干涩、异物感、泪少或无泪,也有患者出现红眼、怕光、眼疲劳及视力下降等角膜或球结膜损伤。部分患者出现泪腺肿大。其他腺体干燥症状如鼻、硬腭、气管、呼吸道、消化道、阴道黏膜及皮肤干燥等。
目前对口眼干燥症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项措施:
局部治疗:泪液替代及眼局部用药治疗眼干燥症,如5%甲基纤维素液、右旋糖苷羟丙甲纤维素眼液、羟甲基纤维素纳、聚乙烯醇、透明质酸钠眼液、维生素A棕榈酸酯凝胶等,现有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上市,故优选刺激性小或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也有使用1%环孢素A(CsA)眼液,使CsA在泪液中达较高浓度,阻断自身免疫反应。人工泪液具有润滑保水,促进角膜上皮延伸、促进损伤愈合的作用,但由于维持时间短(30~90min),需频繁用药,许多患者在漫长的患病过程中往往不能坚持。
口眼干燥症的药物治疗:具有黏液溶解作用的药物及刺激腺体分泌作用药物被用来减轻口、眼干燥症状。
①黏液溶解作用的药物:必嗽平16mg,每日3次,口服。沐舒坦30mg,每日3次,口服。
②刺激腺体分泌的药物有:匹罗卡品(pilocarpine)为胆碱受体激动剂,对胆碱能受体M1和M3有特异性作用。M3受体对泪液及唾液的分泌最为重要。目前使用匹罗卡品,剂量为5mg,每日3次,口服,可增加唾液流量,改善主观感觉。副作用常见包括出汗、潮红、排尿增加。头痛、视力障碍、流泪、呼吸窘迫、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震颤、胃肠痉挛等;应避免应用于胆石症、胆管疾病、肾结石、未控制的哮喘、急性虹膜炎、闭角型青光眼、急性严重心血管疾病、腹泻、溃疡病以及有认知和/或精神障碍的患者。选择性胆碱能受体激动剂西维美林(cevimeline),对M1和M3型受体(主要分布在唾液腺和泪腺上皮细胞)有较为特异的作用且疗效持续时间较长(半衰期为匹罗卡品的倍)。剂量为西维美林30mg,每日3次,口服,对唾液腺和泪腺分泌的刺激作用与匹罗卡品类似,但其出汗、尿频和腹痛等副作用明显少于匹罗卡品。
选择局部用药治疗口腔感染,减少龋齿发生可用制霉菌素片,10万U,口含15~20min,每日2~3次。给药前去掉假牙,也可以用水溶解后口含,持续给药直到黏膜红斑消退,丝状乳头回到舌面。如果复发,重新治疗并且维持治疗。
来源:张缪佳.干燥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全科医学,;13(11):-.
眼干该怎么办?
引言干燥综合征眼干是因泪液分泌不足引起角膜细胞间联结破坏,严重者出现点状溃疡,角膜上皮失去屏障作用致通透性增加,使角膜呈脱水状态,表现为眼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视物模糊和眼红等症状。其治疗目标是稳定泪膜,保持润滑,减少磨擦,增加水液生成和睑板腺分泌,减轻炎症反应,为角膜上皮愈合创造正常的泪液环境,恢复视功能。主要治疗方法如下:
病因治疗
针对干燥综合征进行治疗如使用口服和(或)外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免疫效应细胞的产生,减少免疫因子对眼表组织和泪膜的破坏。
(1)糖皮质激素:临床证据表明,用激素抗炎治疗可抑制炎性介质,减轻眼干的症状和体征。局部用激素作用迅速,能显著改善严重干眼的症状和体征,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减少其副作用。
(2)环孢素A或FK:通过阻滞细胞内的信号传导,抑制T细胞激活,阻止其释放细胞因子(主要是IL-6)而发挥作用。适合于其它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眼干。岳军用0.5%环孢霉素A滴眼液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干眼症58例,结果表明,所有患者的眼干、异物感等自觉症状均有所好转,未观察到不良反应,没有发生与环孢素A相关的眼部感染,并且血液中也未检测出环孢素A。
(3)羟氯喹:羟氯喹可抑制T淋巴细胞活性,抑制和调节免疫反应,稳定溶酶体酶,减少白细胞趋化性,发挥抗炎作用。史群等用羟氯喹mg/d(30例3个月,25例6个月,15例9个,3例12个月),可部分改善眼干,降低血沉、免疫球蛋白和类风湿因子。但长期服用仍有发生眼底病变可能,建议服药期间每间隔6个月进行眼科检查。
(4)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局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干眼引起的丝状角膜炎,已获得成功。用0.1%普拉洛芬眼液,一天4次,持续2周。用药2周后角膜上的丝状物完全消失,无刺激、眼红等副作用。
避免眼干加重的因素
避免长期在空调环境内工作、少用电脑或少夜间驾车,防止因睑裂暴露面积增大、瞬目频率减少,泪液蒸发增加使症状加重。不吸烟、少游泳,不要长期使用多种眼药,不用镇静剂、解痉药和减充血剂等。停止在睑缘附近使用化妆品,避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使泪膜稳定性下降)。
泪液成分替代治疗
(1)使用人工泪液、润滑剂和修复剂:是最基本的治疗措施。人工泪液由各种多聚物制成,能较长较多地粘附在角膜上皮表面,如同天然粘蛋白一样产生亲水性膜,以稳定泪膜,同时补充水分,湿润眼表面,改善症状。应选择合适的人工泪液,即使人感到舒服和疗效维持时间长的人工泪液,这种人工泪液应具备:①成份、形状和功能真正接近自然泪液;②最大限度降低附加成份如防腐剂,尤其是苯扎氯铵(可破坏角膜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联结带,使角膜通透性增加,还可与角膜上皮细胞膜的脂质膜结合,使细胞膜对水和各种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多数人认为,防腐剂三氯叔丁醇对角膜上皮的通透性无不良影响。③选择良好的缓冲系统:NaHCO3缓冲液(组成成分及pH值接近天然泪液)明显好于硼酸钠缓冲剂。目前,比较理想的人工泪液有: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人工泪液、泪然(tearsnatural)滴眼液、透明质酸(hyaluroinicacid)人工泪液、维生素A人工泪液、卡波姆凝胶(carbomergel)、聚乙烯醇(PVA)人工泪液、壳聚糖(chitosan)人工泪液、生长因子滴眼液、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商品名:速高捷)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滴眼液(商品名:天亿)。对于轻症者,可选择黏稠度较小的人工泪液,不引起一过性视物模糊。而中重度患者可选择黏稠度较大的人工泪液,使其在眼表面停留时间延长,减少用药次数。对于眼表面炎性反应较重、泪液动力学异常或脂质层异常患者宜选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以减小防腐剂对眼表面上皮细胞的影响。对于有角膜溃疡损伤的患者,选择一些能促进角膜修复的制剂;对于有丝状角膜炎的患者,为防止粘液丝黏附外部灰尘和细菌,导致视物困难、异物感和疼痛,用镊子去掉后,滴入黏液溶解药5%乙酰半胱氨酸及促进角膜修复的贝复舒,有助于溶解这些细丝,恢复角膜,缓解症状。人工泪液的用药次数最好不要超过每日6次,过频的滴用眼药会将正常的泪膜完全冲走,加快泪液蒸发。
(2)应用自体血清:血清中含与泪液中相同的生长因子,如上皮生长因子(促进角膜上皮增殖)和转化生长因子(控制上皮增殖和维持细胞未分化状态),且血清中包含IgG、溶菌酶和补体,可提供额外的抗感染作用。同时,自体血清无排斥、过敏反应及毒副作用,成分与正常泪液最接近,是最好的泪液替代品。Noble等用g/L的自体血清治疗3个月,疗效优于对照组传统药。常规的人工泪液无效的重症眼干者,自体血清是较好的治疗效果,需抽取患者的血液作相应处理,且血清只能在冰箱中短时间贮存。
减少泪液丢失
应用硅胶眼罩及湿房镜,提供一密闭环境,减少眼表面的空气流动,减少眼表面泪液的蒸发以达到保存泪液的目的。戴角膜接触镜配合人工泪液可收到良好的疗效,尤其伴有丝状角膜炎的患者,使用时需保持软镜的使用状态。但重症干眼不宜配戴。鉴于价格昂贵,国内较少用。局部行泪小点栓子可临时性阻塞泪小点使泪液的排除减慢,从而起到保护泪液的作用。对重症干眼使用泪小点栓子,无泪溢后可考虑行永久性泪小点封闭术(电灼烙或氩激光)。
促进泪液分泌药物
有许多药物能刺激泪腺分泌泪液,口服匹罗卡品5mg,每天两次,可促进泪液的分泌,改善干眼病人的症状。匹罗卡品和西维美林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口干症状,也可刺激泪液分泌,但不如对口干症状改善明显。必嗽平和溴己新(溴苄环己胺)在临床试验中亦取得了类似的效果。
性激素治疗
研究发现: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紊乱可能引起绝经期女性干燥综合征眼干症状加重的原因之一。雄激素受体存在于人的泪腺、睑板腺、角膜、球结膜、穹隆部结膜、晶状体上皮细胞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雄激素能促进泪腺的代谢活性和泪液的分泌,也可以调节睑板腺的功能和泪液中脂质的分泌。雄激素水平降低可导致睑板腺功能障碍,使睑板腺脂质的分泌量减少,泪液蒸发增强,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加重角膜和结膜的损害。妇女绝经后体内血液循环内的雌激素和雄激素均下降,而这些血清内的激素是局部分泌组织敏感性激素的前体。因此,已有研究通过补充雄激素来治疗眼干的报道,局部应用雌激素和雄激素改善泪腺和睑板腺的分泌功能。
系统损害都有哪些
干燥综合征在年首次由瑞典医师描述,其是一种以侵犯外分泌腺,尤其是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口眼干燥,血清中有抗SSA、SSB等多种自身抗体。因内普查患病率为0.29%~0.77%。女性多见。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后者继发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有人认为干燥综合征为一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口肯干燥症与HLA-B8-DRW3遗传表型有关,而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HLA-DRW4相关,文献中有家族发病的报告。患者血清有抗巨细胞病毒的IgM型抗体滴度增高山,有某些证据支持EB病毒在SS合并RA发病中起作用。一定周龄的NZB/NZW小鼠唾液腺导管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并出现一系列自身免疫现象,认为这种小鼠存在一种原发的β细胞过度反应,为多克隆性质,直接针对多种自身与非自身抗原决定簇,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包括对抑制性T细胞抗体的产生,使其功能缺陷,并延续β细胞的过度反应而发病。
人类的SS可能有类似的发病机制。已证明人类SS患者小唾液腺中的小淋巴细胞灶,主要由β细胞与浆细胞组成,而较大病变主要中央由T细胞浸润组成,周边区为β细胞与浆细胞。T细胞中TH亚群占优势,病变早期是抗原识别与/或移行至病变区的β细胞与浆细胞引起的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是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淋巴细胞毒反应或产生了细胞毒抗体,通过淋巴细胞趋化因子等使T细胞在病变积聚。
1、呼吸系统:由于上、下呼吸道粘膜的淋巴细胞浸润和其外分泌腺体萎缩造成了呼吸道损害。约25%的患者气管及支气管因干燥而出现干咳,反复出现支气管炎和肺不张,最常见的表现是间质性肺炎和肺间质纤维化,出现咳嗽和呼吸困难,胸片可见细网状及结节状阴影,肺功能以小气道障碍为主,其次为弥散功能和限制性功能异常,肺功能异常通常早于肺部X线表现。
2、肾脏:约50%的患者有肾脏损害,以远端肾小管损害最为多见,表现为肾小管性酸中毒,其尿PH值增高,尿浓缩功能障碍,肾性尿崩症,肾性软骨病,泌尿系结石和肾组织钙化,低血钾性麻痹和钙磷代谢障碍。有相当部分的无症状患者只有通过氯化胺试验才能发现亚临床型的肾小管性酸中毒。
3、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血管炎造成了不同部位的神经损害和相应的临床症状。
(1)周围神经病变:约8.3%~32%的患者表现为下肢麻痛,末梢型感觉障碍,腕管综合征,腱反射低下等。肌电图显示神经性损害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2)中枢神经病变:约5%的患者表现为癫痫样发作,各种精神症状及意识障碍,局灶性症状等,但这些症状一般都表现较缓和。
4、消化系统:约63%~70%的患者出现萎缩性胃炎,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腹胀等。约25%的患者可有肝大,转氨酶增高。相当数量的慢性肝炎、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合并有干燥综合征。
5、关节肌肉表现:约70%的患者可发生关节痛,但仅有少数患者发展为关节炎,亦有少数患者合并有肌炎和重症肌无力。
6、胃肠道表现: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侵犯胃肠道很多见,但患者不一定皆表现有明显胃肠道症状。除因口干,咽、食管干燥致吞咽困难外,萎缩性胃炎高达70.5%(纤维胃镜检查结果,而胃肠科胃镜日常检查总的结果只7.6%检出萎缩性胃炎)。低胃酸和无胃酸分泌者分别为36.4%和13.6%。35%患者血清抗壁细胞抗体阳性。作空肠粘膜活检,部分病例虽不同显微镜只示两侧绒毛萎缩,但扫描电镜下绒毛均较肿胀而粗短。20.5%患者有小肠吸收功能低下。15%有胰腺外分泌功能异常。急性胰腺炎虽不多见,但亚临床型胰受累由1/4患者血淀粉酶升高看来并不少见。由于前述肠及胰腺原因,少数病例发生吸收不良综合征(脂肪泻、假性肠麻痹、恶液质)招致死亡。
7、淋巴增生和淋巴瘤:干燥综合征的基本病理表现是淋巴组织增生和对各部位的浸润,这种情况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临床表现为口、眼干燥,病理特点是腺体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血清学特点是高球蛋白血症,抗SSA和抗SSB抗体阳性。
第二阶段:假性淋巴瘤,临床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病理特点是腺体外组织有淋巴细胞浸润,血清学特点是高球蛋白血症,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高峰和抗SSA和抗SSB抗体阳性。
第三阶段:淋巴瘤,约0.01%~0.06%的干燥综合征患者,淋巴细胞出现恶性病变而成为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为淋巴结明显肿大,唾液腺、腮腺肿大明显,消耗症状明显。
化验单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慢性、甚至是终身的疾病,在确诊以后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复查各种化验指标。很多患者对这些指标很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yfzl/12244.html
- 上一篇文章: 女孩视力骤降至005竟是因为网购了这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