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少不了悲情泪爱哭的你,可得小心了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一到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然而,今年的清明节被疫情阻拦了祭扫的脚步,不少人选择在网络云祭奠,缅怀逝去的亲友,让思念得以安放。无论何种方式的追思,在清明的文化内涵里,总是少不了祭奠先人的悲情泪。眼科医生在此提醒您:请学会适度悲伤、适当流泪!01适当流泪有益身心健康眼泪被证实是缓解精神负担最有效的“良方”。首先它可以宣泄自己的情绪,能够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其次它还可以杀菌,眼泪里含有一种「溶菌酶」,能够在短短数分钟之内90%到95%的细菌,并将眼睛可能感染的细菌分解掉。第三个好处就是它可以湿润眼睛,使得眼睛不再干涩,能够保持眼睛的良好的功能,可以预防结膜炎或者是角膜炎等一系列的眼部疾病的发生。但是,哭泣流泪应把控适当,否则也是不利身心健康的。02频繁哭泣有间接‘哭瞎’的风险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伤心大哭一场后眼睛肿痛,视力好像也下降了。其实这是由于哭泣时睫状肌过度收缩,眼球肌肉疲劳所致。一般来说只要稍作休息,很快便会恢复。但是,如果是频繁的哭泣,加上长时间的情绪激动、睡眠质量差、痛哭、性格忧郁等等,会让眼内的压力持续或间断性地增高,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导致急性青光眼发作。急性青光眼来势汹汹,一旦发作,3-4天就导致失明。因此,古代小说中常有“哭瞎了眼”的故事,其实就是急性青光眼导致的。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性眼部疾病之一,也是不可逆转的致盲性眼病之首。它就像一辆没有倒档的汽车,一旦失明不可逆转,应当及时就诊治疗,挽救视力。03这几类人群高危由于女性的情绪波动往往比男性更大,所以从性别上观察,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40岁以上的女性更易患病。房角结构窄(需通过检查判断)、有青光眼家族史和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的人也是青光眼的潜在发病人群。另外,度以上的高度近视或远视、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40岁以上人群也属于高风险人群,医院做青光眼的相关检查,以排除或早期发现青光眼,及早治疗。04这些“蛛丝马迹”要警惕因为青光眼的视力损伤是不可逆的,所以及时发现“蛛丝马迹”、尽早治疗很关键,可以很好地保留好现有视力。多发生在傍晚或夜间;常感觉剧烈眼痛;同侧头痛;视力明显下降;出现恶心,呕吐;感到眼前有物体遮挡;虹视(看光源有彩虹样的光晕)...特别是高发人群,出现这医院进行检查,必要时配合医生进行眼压和视神经功能的检测,排除青光眼的可能。温馨提示清明思念故人难免悲伤落泪但一定要避免过分劳累注意眼部卫生如果觉得自己情绪不是很稳定就要学会自我控制调节情绪抑郁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ystl/15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