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速递科学分析干眼的症状与体征



干眼症的历史

年国际干眼工作小组(InternationalDryEyeWorkshop,DEWS)对干眼的定义、分类及诊断进行了详细综述,为近年来干眼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一、干眼是“症状性疾病”,没有症状是否可以诊断干眼

干眼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全球5%~34%人口罹患此病。随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干眼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年DEWS将干眼定义为一种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泪膜和眼表疾病,该病的症状包括眼部不适感、视力受限、泪膜不稳定及潜在眼表损伤,同时也表现为泪膜渗透压增高和眼表的炎性反应。

基于此,临床工作中多数医师将干眼的症状作为诊断干眼的必要条件,这也体现在我国《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年)》中,即我国干眼的诊断标准:(1)有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不适感、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和泪膜破裂时间≤5S或schirmerⅠ试验(无表面麻醉)≤5mm/s。诊断干眼,症状性指标是必需的条件。这个标准在规范我国干眼诊断、避免不合理用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大量干眼临床研究的开展,已有文献报道在干眼患者中有症状者不足60%;Sullivanltol认为在干眼的诊断中,有无症状并非是决定性因素。因此,眼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应科学地分析干眼的症状与体征,提倡干眼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理由如下。

(一)干眼的早期阶段缺乏症状

干眼是由多种外源性或内源性因素所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渗透压升高的一种眼表疾病,干眼诱发眼表上皮细胞损伤、凋亡、炎症介质释放,而眼表的应激、损伤、炎性反应又反作用于眼表上皮细胞,出现恶性循环,刺激眼表的末梢神经纤维,出现干眼症状。所以,现在普遍认为泪液渗透压升高、慢性炎性反应是干眼发病的核心机制。干眼患者的早期阶段,眼表的渗透压变化、炎性反应、细胞损伤均较轻微,可通过眨眼或神经反射刺激泪腺分泌泪液,恢复泪膜的稳定性,此时患者多无不适症状,难以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而去寻求医师的帮助。

在我国,早期无症状干眼患者多不就诊,即使就诊也是因为其他眼病,如白内障、屈光不正等。在就诊过程中,医师可发现其具有干眼的体征,若此时医师因为患者无干眼的不适症状而忽视其眼表检查,尤其泪膜的检查,或发现异常也不给予相应的治疗,患者初始的眼表损伤将持续存在或逐渐加重,以致杯状细胞难以修复、黏蛋白分泌减少,继而泪膜稳定性降低,诱导不断升级的炎性反应,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不论恶性循环起于哪个环节,最终都可能引起严重的、难治性干眼。恶性循环中的炎性反应可致部分干眼患者角膜上皮下神经分布减少,角膜知觉减弱,症状表现不明显。

大量研究表明,干眼的早期阶段是治疗反应最敏感的时期,所以提倡干眼的早期诊断,即使无症状,也需认真分析患者的体征及可能的诱发因素,给予无症状性干眼诊断。DEWS对无症状性干眼的定义:缺乏症状,但干眼的客观体征满足干眼的诊断标准(泪液渗透压升高、眼表荧光素染色阳性、泪液分泌减少或泪膜稳定性下降)。

(二)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glanddysfunction,MGD)

患者在早期多无症状MGD属于蒸发过强型干眼,是干眼中最常见的类型。研究表明MGD常无眼部不适症状(占21.9%),有眼表症状者仅为8.6%,且部分症状与眼表损伤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线性关系,这使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诊断及是否采取针对睑板腺的特殊治疗产生困惑和疑虑。MGD是一种由睑板腺终末导管阻塞和(或)睑板腺分泌物异常所致的具有泪膜稳定性下降、眼部不适等一系列症状的眼表疾病。

从定义的表面看,需要具备症状才可诊断MGD,但认真分析不难发现,MGD造成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渗透压改变即可诊断MGD。MGD是慢性眼表疾病,睑板腺终末导管的阻塞容易导致腺体萎缩。临床观察发现睑板腺一旦萎缩,将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泪膜的脂质层分泌将受到影响,严重者可出现蒸发过强型干眼。因此,对于MGD也应像开角型青光眼一样,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出现类似于青光眼神经纤维层缺损的睑板腺损失。当睑板腺不断萎缩达到一定程度时,患者泪膜的稳定性将难以维持,眼表的损伤不可避免,诊疗效果将不会理想。MGD早期得到诊断,可通过眼睑热敷、睑缘清洗及睑板腺按摩,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眼前节手术需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北京白癜风到哪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ystl/5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