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户外防冻伤必备知识与技能



一、最常见的冻伤部位:多发生在手指、足趾、手背、足跟、耳廓、鼻尖、面颊部等处。这些部位都在身体的末端或表面,血流缓慢,且又经常暴露在外,局部温度低,极易受寒冷的伤害。

二、最容易发生冻伤的时机:1、山顶风很大,能迅速带走你体表的热量造成冻伤;2、扎营时手指会长时间暴露在外,也比较容易冻伤;3、冬季夜间温度很低,经常在-15℃以下,若夜间行走也容易发生冻伤。三、判断冻伤的程度:1一度冻伤皮肤苍白、麻木,进而皮肤充血、水肿、发痒和疼痛。2二度冻伤除皮肤红肿外,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水疱破溃后流出黄水,自觉皮肤发热,疼痛较重。3三度冻伤局部皮肤或肢体坏死,出现血性水疱,皮肤呈紫褐色,局部感觉消失。

四、冻伤的野外救护措施:

原则:尽快脱离低温环境,保暖。(1)一度冻伤,可让自己主动活动,并按摩受冻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可用热水(不能太烫)浸泡,再涂以冻疮膏即可。(2)二、三度冻伤应尽快脱离低温环境,保暖,促进肢体复温,不可用雪擦、火烤或温水浸泡,否则会加重冻伤。(3)二度冻伤的水疱可在消毒后刺透,使黄水流出再包扎,伤口已破溃者按感染伤口处理。(4)多喝热饮料(姜糖水、感冒冲剂),如疼痛可服2片去痛片治疗。(5)除去湿的衣服,进入羽绒睡袋保暖。(6)用温水轻轻地清洁伤处,由于解冻的伤处很疼并且皮肤及肌肉有可能失去知觉,所以要格外小心。(7)确使伤处完全干燥(包括趾间)。有创面的用消毒棉花,无创面的用干净、松软的棉垫子包裹保护伤处并保温。

  五、冻伤急救注意事项冻伤急救时,若一时无法获得温热水,可将冻伤部位或冻伤患儿置于救护者怀中或腋下复温。注意冻伤后不可直接用火烤,也不能把浸泡的热水加热,所有冻伤部位应尽可能缓慢地使之温暖而恢复正常体温。切忌直接用雪团按摩患部及用毛巾用力按摩,否则会使伤口糜烂,患处不易愈合。对已复温的患处,不能再用温热水浸泡,否则会加重组织损伤和坏死。六、常用药品:外用:冻疮膏(1支)、消毒棉垫(1包)、纱布(1袋)、绷带(1个)。内服:感冒冲剂、姜糖水、去痛片、安定。

出行装备1,羽绒服,必备,这是极重要的一层保暖层。在东北没有穿羽绒服真的不可想象。羽绒服轻而且不占地方。可以用压缩带进行捆扎方便装包.

2,冲锋衣裤,必备,冲锋衣裤不仅防风而且防水,牢固。在东北气温低并不怕,就怕风,一刮风的话,那风直刺骨。在雪乡穿越,穿了冲锋衣裤在雪里打滚都不怕雪会弄湿衣裤。在穿越时有许多树枝会挡住去路,没有冲锋衣裤的话,衣服很容易被树枝挂破。但冲锋衣裤也有缺点,就是不透气,身体挥发的水气都变成霜凝结在冲锋衣里面,在休息的时候可以用火炕烤衣服。

3,滑雪手套,必备,推荐带吹气孔和腕带且防水的那种,虽然贵点,但物超所值。在脱手套时,有腕带就方便多了,直接吊在手上,不影响任何操作。

4,冬季户外帽子必备,在东北不带帽子不可想象。但当地人有好些既不带帽子还剃寸板的,让人佩服极了。

5,面罩,带眼镜的可不备,备围巾就可。

6,抓绒衣裤,必备,在平时,建议上身保暖内衣+抓绒衣+羽绒服+冲锋衣,下身保暖内衣+抓绒裤+冲锋裤。在运动和穿越时,建议上身保暖内衣+抓绒衣+冲锋衣,下身保暖内衣+冲锋裤。

7,雪套,必备,在齐大腿深的雪地里穿越,没雪套是根本不可能的。

8,登山杖,必备,在雪地里还可当探路杖用。最好是双杖。

9,太阳镜,在冬季旅行时还要注意视力的保护,阳光中含有较强的紫外线,尤其是白茫茫的雪地对紫外线的吸收较少,反射性强。当强烈的紫外线射入雪地或旅行者的眼中后会发生光化作用,经过七到八个小时的潜伏期,眼睛就会出现严重的微光,流泪,有异物感眼睛不能挣开,有强烈的灼伤感,剧烈疼痛。医学上称为“雪盲”又称太阳性眼盲以及紫外线角膜炎。

10,羽绒睡袋,必备,相对而言保暖性能强,可以抵御冬季户外的严寒.无论在哪个季节,睡袋都是保证露营安全舒适的最基本的装备之一,没有任何替代物(被子、厚衣服等)可以取代睡袋的功能。露营地点的气候条件、使用者的体格差异都直接关系到睡袋的性能需求,每个人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不同的睡袋

11,巧克力,必备,穿越途中热量补充。12,保暖水壶,必备,穿越途中喝口热的,真是爽透了。水袋还是不带的好,很容易结冰.13,抗冻防风油,冬季的风很凛冽,没涂抗冻防风油那回来后要多做N次脸了。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白癜风中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ystl/5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