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看看医学教授失明母亲的内心世界
点上方绿标即可配上音乐阅读
◆◆◆
文
陈维顺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陈维顺。
作为一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知名医学专家、教授,他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收获了无数患者的赞誉。但是作为一名儿子,很多时候对母亲只有深深的愧疚,他说:母亲的视力下降已有若干年了,每年回家看母亲时,母亲说看不清我的面貌,对我的印象越来越模糊了,有时只能听到那熟悉的声音才知道儿子回来了,每当母亲摸着我的手,露出开心的笑容时,我的眼睛却总是充满泪水。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唱着小曲,亨着小调,迈着欢快的步伐上班去,你问我为什么这样高兴,告诉你,我家母亲的眼睛复明了。
前几天,小妹电话告诉我,她把母医院住院了,说要给母亲做眼睛手术。我十分诧异,母亲85岁高龄了,又是一个严重晕车的人,是怎么通过那蜿蜒曲折、崎岖不平的山区公路,到达多公里外的市里的,又是哪来的勇气去做手术的呢?
小妹告诉我,母亲乘车确实受了苦,遭了罪,因为以前晕车十分严重,一生中极少乘车外出,此次虽然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刚上车出门不到一里地,就狂吐不止,天眩地转,不得不停下车来休息片刻,特别是行进在那坎坷不平的乡间土路,剧烈颠簸时,更是让母亲心中极为难受,但母亲还是熬过来了,经过约4小时的且停且走,终于到达市里。
经过一晚上的休息,第二天母亲身体有所恢复,医院进行了检查,医院结论是母亲的眼睛可以做手术,但效果可能不是特别地好。
这个结论给我们带来了一丝希望,因为我知道母亲的眼睛不是一般的白内障,记得两年前,弟弟曾医院进行过检查,结论是白内障,角膜炎,经两个月的治疗,角膜炎未能好转,医院放弃了手术。
在等待母亲做手术的两天里,我的心忐忑不安,一方面担心母亲是否能承受住手术的打击,毕竟母亲已是85岁高龄的人了。一方面又憧憬母亲术后视力恢复的美好生活,想象术后母亲能看清儿子面容的那种喜悦。
我在心里祈祷,祈祷母亲手术能顺风顺水,祈祷母亲能重见光明。
住院第三天,母亲做了右眼的手术,因工作原因,我未能陪伴在母亲身旁,心里十分愧疚,只能通过电话了解情况,听小妹说,母亲对手术很淡然,没有流露出丁点紧张与不安,但手术不很顺利,原本20分钟的手术,做了1个半钟头,术后医生解释是母亲的眼窝较深,手术困难。
手术时间延长,尽管医生做了解释,仍使我产生了对手术效果的担心。
手术后第三天,是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医生将母亲眼上的纱布揭开,问母亲能看到东西否,母亲的第一句话,使现场的小妹大失所望,医生也有些沮丧,母亲说看不到东西。但十多分钟后,母亲说能看到一点东西了,随后能看到身边有几个人了。医生松了一口气,向小妹解释说,母亲因手术时间长,眼睛局部充血水肿明显,可能暂时看不清,需有一个恢复过程。
母亲复明了,我的心如春风雨露,春暖花开,心中的喜悦不能言表,高兴之余,我对母亲的勇敢,对她无所畏惧手术的精神所钦佩,对小妹有为母亲手术的想法,并不辞辛劳,为之付出行动所感动,而对自己作为医生,却对母亲的治疗未尽到责任感到羞愧。
母亲对她失明的处境十分忧虑,也无可奈何,她常在我面前提起我奶奶,说她今后可能会象我奶奶一样痛苦,没有白天黑夜,会一直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
奶奶也是在她80岁眼睛失明了,一直活到96岁,奶奶晚年不幸,因为眼睛瞎了,但她也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个好媳妇,那就是我母亲,母亲将奶奶当亲娘对待,每天给奶奶喂饭,给奶奶翻身、擦背,端屎端尿。母亲走到哪,将奶奶扶到哪,背到哪,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走亲不访友,连她自己的亲弟弟家也极少去探望,尽心尽力地守候在奶奶身旁,这一相守就10多年,直到母亲70多岁。
母亲的善举感动了所有的家里人,也感动了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大家都在传送母亲行孝公婆的佳话。
母亲曾经向我提起她眼睛不好的原因,讲起她那不堪回首的往事,我听了心酸,更加懂得母亲那个年代生活的艰难,以及为什么她对眼睛不好耿耿于怀。
母亲出生于偏远农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有姐弟二人,在她8岁时,我外公被抓了壮丁。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早晨,有10多人的政府军偷偷潜入村子,敲开了外公的门,外公开门后尚未反应过来,就被按倒在地,五花八梆地带走了。当时外婆还在走亲戚未归,母亲姐弟二人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嚎啕大哭起来,母亲边哭边带着年仅4岁的弟弟跑到其伯父家,央求伯父救父亲,伯父闻之此事,立即外出打听,得知其父亲已被带到了乡公所,下午就要送到县里的部队去了,伯父见大势已去,无力对抗,只好回来告诉其姐弟二人,母亲如遭五雷轰顶,心乱如麻,在伤心痛哭的同时,要求伯父为其煮一碗饭,她要带着弟弟去给她父亲送饭。
姐弟二人拎着饭盒来到乡公所,见到父亲,三人抱头痛哭,父亲看到盒中的饭菜哪吃得下,象征性吃了一点,一边吃饭一边落泪,姐弟二人向父亲叩头告别,并跟随押送父亲的队伍一段距离后才返回,这一段历史虽然过去70多年了,但在母亲的眼前还历历在目。
听说外公随军后在外多次打仗,在一次战斗中阵亡,迄今尸骨无还。
外公的离开令母亲一家无依无靠,风雨飘摇,8岁的母亲除帮助带弟弟外,还要承担部分的家务活,放牛、砍柴、喂猪,有时还下地干活。没有父亲的姐弟俩没人疼、没人爱,在外受人欺负,遭人白眼,母亲她心里苦,心里累,经常躲在人后伤心落泪,以泪洗面。
由于哭的时间过多,母亲患了眼疾,一下子眼睛红肿,视力下降,外婆不得不背着母亲四处求医,所幸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母亲的眼疾逐步好转,但视力却没能完全恢复正常,落下了视力下降的后遗症。
母亲就在这样的逆境中长大,20岁不到就嫁与我父亲,在公婆家,母亲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逐步获得公公、公婆、小叔、小姑的尊敬和爱戴,尽管也生活苦、生活累,但她有了依靠,有了避风的港湾,她的心灵获得了些许安慰。
刚安定不久的母亲,再次遭受失去亲人的痛苦,我的外婆,一个苦命的女人,在外公去充军后,她望穿秋水也没盼到丈夫归来,30多岁就成了寡妇,她要撑起这个家,她要将一对儿女抚养成人,所以她日出深耕劳作,晚上缝衣帜补,她承受了一个女人难以承受的生活重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她青灯照壁、孤夜无伴,她生活苦涩,心情忧郁,不到40岁就积劳成疾,50多岁就一命归西了。
外婆的死给母亲沉重的打击,想起外婆苦难的一身,她悲从中来,痛哭流涕,在办丧期间她又哭红了双眼,对她后来的视力又造成了一定影响。
生活的磨难再次降临我母亲身上,那事发生在我已有记忆的童年,记得那一天,母亲在山上集体出工,可是不到休工时间,母亲就哭哭啼啼地跑回家来,说娘家传话来,她弟弟出事了。
母亲与舅舅从小相依为命,长大后也是情同手足,这可是母亲娘家唯一的亲人了,舅舅出事,母亲能不着急吗。
只听母亲急急地叫上父亲,匆匆忙忙往舅舅家赶。
到家后才知道,舅舅把村里的一个年轻人刺死了。原来,舅舅在山上砍柴,没有注意坡下有人,他将一根砍下的木柴抛到山下,不料正中那年轻人头部,年轻人当场死亡,舅舅发现后立即将年轻人背下山去,可这事那能说得清啊,死者家属控告舅舅谋杀,要送舅舅去坐牢。
这可急坏了母亲,找来当地部门及家族长老调解,结果尽管舅舅未去坐牢,但舅舅家赔了钱,负责安葬死者,还要舅舅披麻戴孝为死者送葬。
经这一番折腾,舅舅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家里也搞得一贫如洗,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头,姐弟俩四目相对,也是凄然泪下。
以上的磨难在母亲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如母亲生产10多个小孩,最终仅剩下我们兄弟姐姝7人,这些夭折的小孩对母亲心灵造成多么大的创伤,她要承受多么大的痛苦,真是常人难以想象。
但母亲并没有向命运低头,没有失去生活的勇气,相反,她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哭泣仅是她排解心中忧愁、宣泻心中烦恼的一种方式,哭泣过后她仍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不消沉,不懈怠,她为儿女树立起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榜样。
是人生的苦难影响了母亲的视力,是白内障这一老年疾病导致了母亲失明,庆幸母亲没有象奶奶一样永远失去光明,医学的进步消除了她眼前的那道黑幕,如今灿烂的阳光,美好的世界又呈现在母亲眼前。
一周后母亲还要做左眼的手术,相信术后她一定能完全看清儿子的面容,想到这,我回家的心愿更强烈了。
我是一名医生,我也是一名母亲的儿子。
微讯:消化内科陈维顺校对:事业发展科袁姣晖
微编:事业发展科宋玺审核:事业发展科罗国艳
医院第一届亲子义卖公益活动报名白癜风能彻底治好吗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ystl/8610.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医生来了偷走视力的是它
- 下一篇文章: 你身体上的这个零件,有钱也不一定好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