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粉尘危害的防护指南
一、粉尘的来源
能够较长时间以浮游状态存在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做粉尘。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叫做生产粉尘。在我国,能够产生粉尘的行业与工种有很多,如金属矿与非金属矿的采掘和采石业,基础建设方面的筑路、开掘隧道和地质勘探作业,玻璃制造行业,耐火及建筑材料加工业。铸造行业的破碎、磨粉、包装、运输等环节。在工农业劳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生产粉尘而发生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称为尘肺。
二、粉尘的理化性质决定粉尘危害程度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人体吸入的粉尘量、粉尘侵入途径、粉尘沉着部位和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因素。在众多的粉尘中,以石棉尘和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对人体危害最为严重。石棉尘不仅会引起石棉肺病,且具有致癌性;含游离二氧化硅70%以上的粉尘对人体危害更大,可造成职业性尘肺病。
粉尘的粒径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同,由于2微米至10微米的粉尘悬浮在空中的时间较长,同时容易被人体吸收,沉积在肺部,因此对人体的危害较大。
三、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粉尘侵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呼吸系统、眼睛、皮肤等,其中以呼吸系统为主要途径。粉尘对人体各系统的危害表现如下:
粉尘侵入呼吸系统后,会引起尘肺、肺粉尘沉着病、有机粉尘所致的肺部病变、呼吸系统肿瘤和局部刺激作用等病症。
如果粉尘侵入眼睛,便可引起结膜炎、角膜混浊、眼睑水肿和急性角膜炎等症状。
粉尘侵入皮肤后,可堵塞皮脂腺、汗腺,造成皮肤干燥,易受感染,引起毛囊炎、粉刺、皮炎等。
四、粉尘作用的劳动防护管理应采取三级防护原则
(1)一级防护:
综合防尘,即改革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尽量将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遥控化操作;尽可能采用不含或含游离二氧化硅低的材料替代含游离二氧化硅高的材料,在工艺要求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湿法作业;使用个人防尘用品,做好个人防护。
定期检测,即对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实施定期检测,使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允许范围内。
健康体检,即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工人进行就业前的健康体检,对患有职业禁忌症、未成年人、女职工,不得安排其从事禁忌范围的工作。
宣传教育,普及防尘的基本知识。
加强维护,对除尘系统必须加强维护和管理,使除尘系统处于完好、有效状态。
(2)二级防护:
其措施包括建立专人负责的防尘机构,制定防尘规划和各项规章制度;对新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对在职的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不宜从事粉尘工作的职工,要及时调离。
(3)三级防护:
对已确诊为尘肺病的职工,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安排合理的治疗或疗养,患者的社会保险待遇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五、粉尘作业职业性健康检查的主要项目
粉尘作业职业健康检查主要项目包括了:高千伏胸部X线摄片和肺功能等检测项目。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zyzz/10259.html
- 上一篇文章: 南雄佬注意这八类人不能吃辣
- 下一篇文章: 早晨起来眼睛分泌物过多,那么你要警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