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法桐
寄语《散文城》
对古城三千年的历史而言,邯郸道上才五十年树龄的法桐是一分钟的嘀嗒一秒;对生长在这里的人而言,它是一生一世的独特风景;对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的我而言,它是兄,是友,是师。
我必须写一篇关于法桐的东西,为了我,为了法桐,也为了这座城市。
法桐与我同宗,属于乔木。高大伟岸的乔木挺拔于世,张扬着不懈的力量与追求,正如我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姓氏。法桐本没有原产地,十七世纪英国人将美洲和东方的两种悬铃木杂交之后形成一种新的物种,一百年前由一名法国人带到了中国。由于它适应性强,容易繁殖,便在华夏大地广为栽种,遍布四方。这很像来自匈奴、蒙古等马上民族历经千年烽火洗礼、最终融入汉民族的乔氏血脉,没人说得清它究竟从哪里来,却又无处不在。人有人言,树也有树语,法桐的树语叫才华横溢。它粗壮有力的树干深植大地,恣意生长的树岔狂放不羁,硕大迷人的树冠遮天蔽日,骄骄然,翩翩然,蓬蓬然。我喜欢与才华横溢的人为友,也喜欢与才华横溢的树为伴。
法桐在这座城市的树龄与我的年龄差不多。十几年前,当我来到这个城市打拼的时候,终于与法桐相逢。我与法桐好比是兄弟,注定要在同一座城市共同感受一段冷暖人生。我从三楼办公室与法桐隔窗对视时,它是我默然不语的深情恋人;我从六楼住处俯视法桐的树梢时,它是抚慰我心灵的一方绿地;我独自漫步于城市街道时,法桐就是我形影不离的亲密朋友。夜晚,我的思绪和梦想在古城上空飘荡,随风轻吟的法桐就是穿越我梦境的曼妙音乐。我看着一座座熟悉的建筑在法桐身边轰然倒下,又看着一幢幢陌生的高楼擦着法桐的树梢站起;我看着与法桐同龄的厂房、影院被抹成城市的记忆,又看着比法桐的名字还抽象的小区、酒店进入视野。我一次次徘徊在城市街头,与法桐对话,法桐自顾伫立,沉默无语,莫非它从消失的建筑中也担心自己的命运?
我更喜欢称法桐为悬铃木,这不仅是法桐植物分类学的名字,也是它不带文化意义的存在状态,如此还可以纠正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既然法桐的籍贯并非法国,我们为什么非要以讹传讹、称之为法国梧桐呢?没想到我这样一个朴素的想法竟遭到朋友盖君的反对。盖君认为:“法国梧桐是一种无可替代城市记忆,正是法国两个字带来的无限遐思,才给那个特殊年代涂抹了一丝亮色,增添了一份浪漫;而悬铃木反倒让人觉得遥远、生涩、隔离”。我哈哈一笑,对之:“虽叫法国桐,实为杂交生,漂洋过海归,得了一洋名。法桐就法桐,反正是悬铃,相伴四十载,悠悠岁月情”。虽然法桐听起来不像榆树、柳树、枣树那样亲切,偶尔还会与圆明园连在一起刺激国人的神经,至少没有樱花那样刺耳。看看古城一个个要么被西化要么不中不洋的小区名称,法桐真有点小巫见大巫了。或许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只要我们内心有足够的强大与自信。法国梧桐也好,悬铃木也罢,自它扎根古城的那天起,就成为这里的一道风景。我们只能保护它,不能伤害它,只能欣赏它,不能赌咒它,只能培植它,不能毁灭它。
法桐也有受到伤害的时候。它随时会遇到梅斑病、花粉病的危害,虽然不会造成灭顶之灾,却也充满成长的烦恼。当它的枝杈越过行道的时候,就要遭到刀砍斧伐,因为它要给人或车让道;当它被挂满节日彩灯,人类欢天喜地的时候,它却在偷偷地哭泣,因为树的生物钟被打乱,受到灯光电流侵扰的枝叶甚或枯萎死去。听说南方一个著名的城市因为修建地铁而使五百多棵法桐诀别人世,由于市民的集体请愿才使它的同类幸免于难。而不管受到怎样的伤害,法桐都无怨无悔或有怨无悔地忍受着、沉默着,就像默默付出的我。只是,我经常孑然一身,法桐却成群结队。
法桐也有让人讨厌的时候。春夏之交,是法桐果球成熟开裂、种子和花絮漫天飞舞的时节,不仅污染城市空气、影响人的视线,其花絮还是角膜炎,结膜炎、哮喘等春季多种疾病的致病因子,为此某些发达国家一度兴起砍伐法桐的浪潮,这也引发了无飞毛法桐新品种的问世。可以设想,当无毛法桐遍布城市或现在的老法桐被迫接受一种手术变成无毛法桐的时候,一定会有人怀念那漫天飞絮的岁月。比如我,《杨花似雪》是我读过的第一篇凄美绝伦的爱情小说,杨花似雪是我如梦如幻的青春回忆,在我看来,桐花与杨花原本就没有什么区别。再如盖君,那迷乱的法桐飞絮岂不就是他斩不断、理还乱的红尘往事。
差不多半个世纪了,法桐静静地守候在这里,不择土壤,不惧风雨,不管寒暑,不分昼夜。噪音喧嚣时,它是隔音墙;尘土飞扬时,它是吸尘器;烈日当头或细雨绵绵时,它是一顶伞。对古城三千年的历史而言,它是一分钟的嘀嗒一秒;对生长在这里的人而言,它是一生一世的独特风景;对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的我而言,它是兄,是友,是师。
(编辑:海雨佛东方飞鹰于兵)
作者简介
乔民英,网名东方飞鹰,河北邯郸人。有散文、诗歌、影视剧、文学评论等作品问世。代表作有《日暮乔家堡》、《陶山气象》、《湮没》、《你那穿透岁月的教鞭》等,数篇作品收录《河北省散文家作品选》。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
《散文城》致辞
邯郸三千年历史赋予我们太多的哲思与文脉,“中国散文之城”是当代邯郸散文人的旗帜与责任。《散文城》就是我们这代邯郸散文人要写的一部文学大书。这部书依托散文之城,承担散文使命,荟萃散文名家,弘扬文学精神,培育文坛新秀。“和氏璧”“邯郸道”“丛台风”,既是《散文城》三个固定栏目,更寄托着我们的办刊理念。“和氏璧”——价值连城,象征价值与品位,发表包括本地作家在内的国内外名家名作;“邯郸道”——“北通燕涿,南有郑卫”,“麦秀渐渐”,“禾黍油油”,特别欢迎酿造邯郸味道的大作力作;“丛台风”——“连聚非一”,八面来风,无论风花雪月的“弦歌美人”,还是慷慨悲壮的“橐鞬武士”,均可登台亮相;既修“天桥雪洞”,也养“状阁名花”,各路文风题材兼收并蓄,发表文艺评论、诗歌小说、采风游记等各种风格美文佳作。
“和氏璧”昆山之玉,“峙华爵以表甍”,体现散文之城的巍峨气势;“邯郸道”“九衢交错”,通江达海,重在打造散文之城的文化中枢;“丛台风”登高望远,玉树临风,力争使寻常巷陌桑林阡陌的绰约风姿,一览无余。三者远近高低,交相辉映,既是“百里周回”万雉都城的秦砖汉瓦,又是“层楼疏阁”文学殿堂的雕梁画柱,共同构成日出日落三千年之久的“甘丹”城人文血脉与蓝图远景。这就是我们将精心构筑的那座神圣的散文之城。
古有先贤荀子“三为祭酒”“最为老师”,建安七子击“邺水”,荡“朱华”,古赵慷慨雄风今安在?试看今日《散文城》头“和氏璧”高悬,“邯郸道”上“卢英驴奔”,“丛台风”中赵姬起舞,罗敷采桑。当代邯郸散文人一定不负众望,秉承古赵遗风,亮出自己的风采,为邯郸历史文脉再续新篇!同时不忘“胡服骑射”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欢迎海内外各路文朋诗友加盟,紫山论剑!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座神圣的散文之城必将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拔地而起,耸立世间!
投稿邮箱:sanwencheng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治白癜风多少钱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zyzz/5986.html
- 上一篇文章: 清调补保健养生30健康理念透析讲解
- 下一篇文章: 中医世家多年临床研究纯中药眼科良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