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经验治疗穴二



(一)飞扬

正坐垂足,在承山穴外下方约1寸,当昆仑上7寸处取穴。

毫针针刺法。患者坐位或俯卧位,取健侧飞扬穴常规消毒后,用28号1.5寸毫针直刺2寸,中等刺激,边捻针边让患者活动腰部,留针20~30分钟。其间行针3次,每次运针1分钟。

急性腰扭伤。腰部不慎闪挫受伤,疼痛难忍。

飞扬穴系足太阳膀胱经之络穴,经气从此处迅速别走足少阴经。杨上善曰:“此太阳络,别走向手少阴经,迅速如飞”,因名飞扬。又人当捷步急行时或跳跃蹲踞时、见此穴处绷起肉棱,以备发动弹力,有助跑跳捷步如飞之功,亦飞扬之意也。

本穴具有清热散风、宁神却痔、清利头目及疏经活络等功效。因本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络穴,别走足少阴肾经,且位于膝以下的重要位置。膀胱经上循头项,入络脑,故本穴以治头部及心神疾患为主,常用于治疗头痛、目眩、鼻塞、鼻衄、癫狂诸症,另外还用于治疗腰腿痛及痔疮。《经穴主治症的研究》言:“飞扬治痔疮、足病。但膀胱经从此穴以下的经穴。均与眼、耳、鼻等头部器官疾病有关系,这是不可思议的,从经络学上讲,因为膀胀经是从头上起始的缘故。故飞扬在目眩、狂癫痫、鼻衄、逆上等实症时可以取用与流注(即经络循行)有直接关系的头部疾患如眼鼻病、头痛、癫狂、脑充血、高血压、脑贫血、脑溢血.取头部诸穴及飞扬以下的下肢诸穴,以及心俞、肝俞、膏盲等主治穴。”此外,近人还用本穴治疗膀胱炎、坐骨神经痛,也取得较好的疗效。

急性腰扭伤,疼痛一般位于膀胱经内、外侧线至京门穴之间。京门是肾经募穴,为肾经气血汇集之处,该处扭伤致气血凝滞,必然阻遏肾与膀胱表里二经经气的联系而引起疼痛。飞扬是足太阳膀胱经之络穴,可加强此二经之间的联系,治疗表里二经的有关病症,疏通经脉,使瘀滞不通之经气通畅而痛自止。《素问?缪刺论》曰;“夫邪客于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故针健侧飞扬穴治之,可获特效。

丁庆兰氏等报道,针刺健侧飞扬穴治疗急性腰扭伤32例,经针治1~3次,痊愈26例,显效3例,有效1列,无效2例。

(二)支沟

伸臂仰掌,在腕背横纹上3寸,当桡骨与尺骨之间取穴。

毫针针剂加拔火罐法。患者取坐位,支沟穴常规消毒后,用30号1.5寸毫针针尖稍向上,快速进针刺入1寸左右,提插捻转得气后,今患者深呼吸或咳嗽。于吸气时大幅度捻转,快速进针;吸气时,慢出针。使针感向上传导至肩或胁部,令患者带针做起坐、弯腰、行走、转侧、踢腿、下蹲等活动。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每5~10分钟行针1次。起针后局部拔火罐10~15分钟。

急性腰扭伤。腰部疼痛难忍,不能转侧、弯腰或坐起,行步困难。

《难经?三十八难》说:“三焦为原气之别,主持诸气”,说明三焦有导引原气出纳,运行于一身之中的功能,内外上下无所不通,对于气机运行失常而致气滞血瘀的病理改变,疏通三焦之经气,可起到调气理血的作用。支沟穴为三焦经之火穴,为宣气机、散郁结的重要穴位。急性腰扭伤,乃气机受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选用支沟穴宣通气机,疏通经络,配合拔火罐法,活血化瘀,使通则不痛而产生治疗效果。

(三)手三里

侧掌屈肘,在阳溪穴与曲池穴的连线上,曲池穴下2寸处取穴。

毫针针刺加把火罐法。取手三里穴,一侧腰扭伤,取对侧穴位,双例或腰肌正中扭伤,取双侧穴。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刺入1寸深左有,施用泻法,使针感向前臂放散,此时作短暂留针,约5~10分钟。令患者活动腰部,做伸屈、转侧活动,由慢到快反复多次,尤其是病痛一例,要顺势多活动数次,待疼痛缓解或停止后,让患者休息片到,然后起针。如腰部肿胀明显者,可在局部加拔火耀2~4只,留罐5~10分钟。

急性腰扭伤。腰肌痉挛疼痛,运动受限,局部压痛明显,行走困难。

手三里位于手臂部,在肘髎下3寸处,故名手三里。

手三里穴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主要具有清泻阳明、调理胃肠、疏风活络的功效。因为阳明经多气多血,病变多属热象,本穴位于阳明经肘以下的重要位置,可以清泻阳明实热,所以临床常用于治疗胃肠积热或风邪外袭郁于阳明,化火循经上炎所致的牙痛、颌痛、扁桃体炎等病症。此外,大肠主传导变化,肠与胃相通,故取刺手三里,又能和胃安肠,治疗胃痛、腹痛、腹泻等肠胃病症。尤其与足三里合用治疗宿食不化、消化不良等效果益彰。

手三里还长于治疗经络病,因其针感相当强烈而胜于曲池。若外邪侵袭,血凝气滞引起的上肢及肩臂部疼痛或手痹不仁、半身不遂、肌肉萎缩、知觉迟钝,常为首选穴。手阳明之脉偱臂上廉,入肘过肩,会督脉于大椎,所以又能治疗急性腰扭伤。故《针灸聚英》有“挫闪腰痛,取手三里”之语。

(四)睛明

正坐或仰卧,闭目,在目内眦内上方0.1寸处取穴。

硼砂点眼法。现将精制西药硼砂加热,炒至起小泡白色成块状物,然后放凉,再研成细末,或配制成3%的月石眼药水,装瓶密封备用。治疗时,患者仰卧,医者用竹皮挑少许煅硼砂末,置于患者睛明穴内,或用上药制成眼药水点于睛明穴内数滴,使患者流出许多眼泪,静卧5分钟左右,下床活动腰部,做弯腰侧转、下蹲等动作。每日治疗1次.连治2~3次,若用月石眼药水治之需1日点2次。

急性腰扭伤。腰部因闪挫扭伤疼痛较甚,伸屈、仰卧活动受限。

睛明穴,因位于目内眦,近于睛,能治目疾诸症,有明目之功,故而得名。又名精明、泪孔等。

本穴位于目内毗,是足太阳膀胱经之起始穴,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之会,具有散风清热、活络明目之功,是治疗眼病的局部穴位中的主穴,其功效非常突出,为古今针灸家所公认。《针灸甲乙经》载:“目不明,恶风、目泪出憎寒、目痛目眩、内眦赤痛、目??无所见、毗痒痛、淫肤白翳,睛明主之”,《针灸图经》、《秘传眼科龙木论》、《针灸大成》、《审视瑶函》皆有类似记载。《会元针灸学》云:“睛明者,诸阳气上行而达目,明者五脏六腑之精华…,人之双眼能明者,赖五脏六腑之精华返射,诸阳发光而能明”,说明眼睛之所以能视万物、辩五色,主要依赖五脏六腑之气上行灌输。睛明穴即为膀胱经之起始穴,又为五经之会,乃五脏六腑精华返射,气血充盛之处,故有明目之功能,治目疾诸症。另外又因其位于目内毗属火,目疾多为火热之症,故又有清热明日之效。正如《经穴解》注释:“此穴为五经之所聚,而实为本经(膀胱经)发源之所、五经所聚之处,气知必盛,目之为症.多从热起,此穴一泄,而诸经之火泄,而目明矣”。所以,眼病无论虚实寒热,睛明穴能补能泻,临床上观察对于实热之目疾,收效迅速,属于虚寒之目疾则收效较缓。

据近代文献报道,睛明穴能治疗一切眼病,如睑缘炎、麦粒肿、急慢性结膜炎、沙眼、各种角膜炎、夜盲症、白内障、青光眼、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溢泪症、近视、视力疲劳等病症。

应用硼砂点睛明穴治疗急性腰扭伤,来自于民间疗法。这是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病在下、取之上”的治疗原则,利用硼砂的弱碱件,刺激目内毗,以疏通膀胱经和督脉经气,从而达到通经活络,消除腰扭伤而引起的经脉瘀滞,气血上下畅通,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此外,利用硼砂点睛明穴,同时使患者流出许多限泪。《内经》曰:“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注于面而定孔窍”。故全身经络与孔窍有密切关系,而眼属孔窍,流出眼泪可以通调全身经络气血,加强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临床上治疗急性腰扭伤,确有殊效。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要忌什么
白癜风容易治疗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hbyx/11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