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治疗外眼病的ldquo釜底抽薪



导读:今天跟着韦文贵老先生学习治疗急性外眼病的“釜底抽薪”法和3个经验方。

临床上常有这样的情况,即不少急性外眼病,用下法治疗常常收到满意的效果。这说明外眼病属于实火热毒者甚多,临床上要首先考虑一下是否适用于下法。

如果病人兼有烦躁不宁、大便秘结的症状,或无大便秘结而眼部属于热毒交炽者,只要病人体质壮实,均可用下法直折其势。

待病人畅泄多次,其眼部红肿疼痛、畏光羞明等症状,常可立即减轻,而收到立竿见影之效,就好比抽去锅底正在燃烧的柴草,以降低锅内的温度一样,是一种十分迅速、灵验的退热方法,故名“釜底抽薪”法。

1

眼目虽然居于头面,但其通过经络的联系,和五脏六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如胃之经脉,起于目下,入齿、环唇,循咽喉、下膈、属胃;胃肠积热,可直接通过其经脉上干目窍。

泻其肠胃之热,则能直折其上炎之火势,使目赤胞肿、虬脉纵横、热泪如汤、翳膜遮晴、头痛如劈,甚或目珠灌脓等眼病急性症状,均能得以迅速控制。

眼科疾病,特别是外眼病,常常是由实火热毒所致。

金代名医张子和说过:“目不因火则不病。”这种说法虽不免过于片面,却说明了眼病属实热邪毒为害者甚多。

而“釜底抽薪”属于寒下法,是用寒性而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通泄大便,从而泻出体内实热的治法。此法不但能清除肠内的宿食燥屎,还能荡涤实邪热毒从大便而出。

所以说,“釜底抽薪”是治疗外眼病重要的方法之一。

2

我在眼科常用的泻下剂有如下三方:

一、泻火解毒方

生锦纹12克,生枳壳6克,玄明粉9克

此方可用于热盛毒深之角膜溃疡、角膜炎、巩膜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泪囊炎、麦粒肿等。

二、眼珠灌脓方

生绵纹12克(后下),枳壳6克,玄明粉9克,瓜蒌仁9克,银花10克,黄芩6克,生石膏12克(先煎),夏枯草6克,天花粉6克,淡竹叶6克,甘草3克

本方可用于角膜溃疡而前房积脓,兼见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者,有清热解毒、泻火破瘀、养阴生津之功。

三、破赤丝红筋方

生锦纹12克,玄明粉9克,生甘草6克,生枳壳9克,当归尾9克,赤芍6克,菊花6克,密蒙花6克,红花3克

本方中生锦纹、玄明粉、枳壳即泻火解毒方,功能泻火解毒;助活血祛瘀药归尾、红花、赤芍等,以助行滞消积之力;菊花、密蒙花能清肝明目退翳。

全方可用于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因炎症所致的球结膜混合充血经久不退者。

3

下面介绍3个病例:

例一、陈×,男,10岁

患儿因双眼红肿眵多,畏光流泪十天,而于年8月22日就诊。

当时观其双眼白睛红赤,痛涩难睁,灼热羞明,眵多而粘稠,兼有大便燥结,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而腻,脉象弦数。

诊为暴风客热,证属脾肺风热壅盛,治宜泻火通腑,兼以清热法风之法,用泻火解毒方加清热祛风药:

生锦纹12克,炒枳壳6克,玄明粉6克,生地15克,草决明9克,黄芩5克,炒栀子9克,连翘6克,荆芥5克,生甘草3克

此方共服五剂,则大便通畅,小便变清,羞明涩痛减轻,眵泪减少,惟白眼稍有充血,证属风热未尽,又给荆芥、蝉蜕、防风、苏叶、木瓜、黄芩、桔梗、连翘、草决明等疏风清热药数剂而愈。

例二、赵×,女,14岁

患者年至年患巩膜炎多次复发。

年9月26日因右眼红肿疼痛、畏光、伴有流泪,医院治疗一周,因对链霉素、阿托品等药过敏而改中药治疗。

就诊时右眼睑中度红肿,痉挛,风轮周围抱轮红赤,白睛上血丝满布,舌质较红,苔薄白,脉象细数。

证属肺热乘犯肝经,热毒壅盛,阻血运行,脉络瘀滞,故红肿痛剧。

给疏风清热、平肝明目之药如防风、荆芥、苏叶、木瓜、黄芩、连翘、决明子、焦栀子、桑白皮、石决明等,连服七剂,并外用犀黄散点眼,效果并不太明显,七日后症状基本同前。

因悟到肺与大肠相表里,泻大肠即可泻肺热,用“釜底抽薪”法,收效岂不更快?

于是又给泻火解毒方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破赤丝红筋方)煎服。

生锦纹10克,玄明粉6克,生枳壳5克,桃仁3克,红花2克,赤芍10克,当归尾5克,生甘草3克,白菊花5克,密蒙花5克

上方内服五付,则自觉诸证悉减,大便通畅,白睛上血管充血及抱轮红赤均已减轻,因峻下之剂不可久服,后改用祛风凉血之剂,如广牛角、白芍、生地、丹皮、黄芩、白菊花、苍术、六一散等,数剂而愈。

例三

二十年前曾遇一六十岁老妇,患黄液上冲证,风轮内黄色脓液已掩及瞳仁,黄仁和风轮上之凝脂白翳粘连在一起,瞳仁偏向一侧,兼见抱轮红赤,头目剧烈疼痛难忍,叫苦不迭。

我对她说:“视力已经不能恢复,但红赤疼痛可除。”

于是处以前述眼珠灌脓方五剂,其中大黄用至21克。

当时有医生在侧,吃惊道:“患者年纪高迈,服如此峻下之剂岂不有虚脱之虞?”

我说:“经言‘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此人年纪虽高,但体质壮实,服之无碍。而且如此毒热壅盛之候,不峻下何以折其汹汹之势?”

患者依言服用,药后仅拉稀屎数次,并无大泻,而头目疼痛大减。连服五剂之后,风轮后脓液竟获全消,疼痛及抱轮红赤诸证均已消失,又处以清热养阴之剂以善其后。

惜风轮所留冰瑕翳及瞳孔倚侧之证,已属不能恢复之疾。

应当注意的,上述峻下之剂只可暂服,不可久用,以免损伤脾胃,使正气耗损而病势缠绵。

万一有服上述泻剂而泻下过多者,可饮冷开水一碗,泻即立止,不必惧怕,下后再结合具体情况,权衡标本缓急,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

总之,治病贵在随证变通,不可偏执一端。

注:本文选摘自《医话医论荟要》,医院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7月。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hbyx/12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