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



细菌性角膜炎是一种化脓性角膜炎,通常由于细菌感染或外伤后感染导致,严重者会出现眼睑肿胀、球结膜水肿、眼部疼痛、眼球发红、视力降低以及畏光等症状,甚至影响生活质量与自身健康,因此需要使用较为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本次研究主要分析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0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细菌性角膜炎患者共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相互比较,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均采用药物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氯霉素滴眼液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对照组:给予氯霉素滴眼液进行治疗,首次用药,间隔5min滴眼1次,持续滴眼6次,其后间隔15min滴眼1次,持续滴眼3次,其后1次/h,持续治疗15d。

研究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间隔20min滴眼1次,1滴/次,若病情较为严重,可初次给予间隔5min滴眼1次,并持续30min,其后减少滴眼频次至1次/h,持续治疗15d。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其治疗有效率与细菌检查阴性比情况。治疗有效率为:显效:表示患者治疗后症状好转明显或痊愈;有效:表示患者治疗有症状有一定好转但并未痊愈;无效:表示患者治疗后症状几乎未好转。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数×%,细菌检查阴性比主要是比较两组患者眼部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的比例。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的数据分析全部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则表示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细菌阴性比比较

将两组患者眼部细菌进行培养,并比较其培养结果情况。其中研究组患者阴性比为95.0%(57/60),对照组患者阴性比为70.0%(42/60),两组数据比较,χ2=21.,P=0.,研究组患者阴性比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03结论

细菌性角膜炎通常由于外伤或剔除角膜异物后感染所致,较为常见的葡萄球菌、细球菌、链球菌、克雷白杆菌等均可能导致患病,而干眼症、糖尿病等疾病亦能导致发病。

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以氯霉素滴眼液为主,但由于此种药物效果相对较差,无法满足预期,需选用更为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属于第三代抗菌药物,具有治疗效率高、通透性优良、耐受性好的特点,可作用于DNA旋转酶,阻碍其发挥效用,具有较好的溶菌效果。此外,左氧氟沙星的抗菌谱相对较广,可有效应对葡萄球菌、链球菌、锡球菌、肠球菌等多种细菌的感染,并且其效用远高于氧氟沙星,是一种治疗效果与效率均较好的抗菌药物。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给予研究组患者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其治疗有效率远高于使用氯霉素滴眼液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并且前者治疗后细菌阴性比远高于后者,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可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的细菌阴性比,整体治疗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更多精彩,请大家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jbrs/12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