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提醒武汉刚刚曝光的这起新冠肺炎病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及时、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就是对人民群众最大的负责!下面,三甲传真把最新疫情防控的进展情况告诉大家,希望人人正确对待疫情,多多转发,科学防范,人人受益。
武汉最新曝光的这个病例没有症状也传染人为所有人敲响警钟医院研究组1月24日发布《高度重视非呼吸系统的首发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nCOV)患者的识别与防护》,提醒医护人员及公众,高度警惕以非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隐形传染源。
权威部门发布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的通知》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但医院消化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在诊治新型肺炎过程中,迄今已发现多个“不典型”病例。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于红刚教授介绍了一个“非典型”病例。45岁男性因腹泻3天到消化科门诊就诊,医生反复询问病史,确认其有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接触史,但无明显发热及相关呼吸系统症状。接诊医生考虑正处于疫情发展期且有明确接触史,与患者充分沟通后行胸部CT。结果提示:双肺多发片状磨玻璃样影,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显示阳性,最终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I科主任陈国忠教授介绍,在上述临床病例中,患者就诊时并无发烧、咳嗽等呼吸系统典型症状,仅以与疑诊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接触后,新近出现的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该结果高度警示医护人员及公众,要进一步应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发病症状认识,同时更要加强识别与防护。专家提醒,上述以非呼吸系统为首发表现的患者,易至相关科室就诊(如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等),特别是消化内科接诊患者较多。由于这部分患者缺乏明显的特异性临床表现,明显增加了诊断难度,容易造成漏诊或者误诊,更增加传染的机会。
该结果也同时警示,由于无发热和呼吸系统症状,患者很容易自己忽视。由于在潜伏期内的患者也存在传染性,在疾病发作前后传染性将会增强,因此这类“非典型”患者也会是非常重要的隐性传染源,需强化自我隔离。
研究组特别提醒,医护人员应更加详细地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询问,特别是对于有疑诊或确诊患者的接触史、近两周内是否出现发热的病史。同时对此类“不典型”病例,及时进行血常规、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有条件情况下行胸部CT的检查。同时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若提示异常,则应进一步完善冠状病毒的检测。研究组特别强调,疫情时期不建议对患者进行肺部X光胸片检查,因为胸片对早期渗出性病变不能够发现,极易导致漏诊。
根据此项结果,研究组提醒,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部分病人无发热等明显症状,医务人员必须充分提高对纳差、乏力、肌肉酸痛(包括轻微酸痛)和精神稍差患者的警惕,及时进行相关排查。一线门诊医务人员,包括急诊、发热门诊、专科门诊必须强化防护和诊断意识,切实做好自我防护。避免医护人员感染,也将减少其他就诊患者的暴露风险。
对于公众来说,更要意识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关键。日常要进一步提高防护意识:
1.外出一定要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特别强调减少家庭聚会;
2.勤洗手洗脸,对于手机、公共电脑键盘要注意定时定期消毒;
3.学会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方式。打喷嚏时用手捂住口鼻,的确挡住了飞沫向空气中传播,但是病毒会附在手上造成接触传播,如果没有或来不及用手绢、纸巾遮挡,建议挽起手对着胳膊打,喷出或咳出的飞沫虽然会附着衣服上,但至少会阻断病毒的传播;
4.严禁随地吐痰,对于使用过的口罩不要随意乱扔,放入垃圾袋封口处理。
截至1月24日19:13各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为例全国确诊例疑似例治愈35例死亡26例
湖北确诊例,治愈31例,死亡24例
河北确诊2例,死亡1例
云南确诊2例
四川确诊15例
山东确诊15例
广西确诊13例
贵州确诊3例
福建确诊10例
安徽确诊15例
海南确诊8例
宁夏确诊2例
吉林确诊3例
江西确诊7例
天津确诊7例
河南确诊9例
重庆确诊27例
澳门确诊2例
山西确诊1例
台湾确诊1例
香港确诊2例
陕西确诊3例
湖南确诊24例
辽宁确诊4例
北京确诊29例,治愈1例
广东确诊53例,治愈2例
上海确诊20例
新疆确诊2例
浙江确诊43例,治愈1例
黑龙江确诊4例,死亡1例
江苏确诊9例
内蒙古确诊1例
甘肃确诊2例
我国成功分离第一株新型冠状病毒毒种信息及其电镜照片、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据中国疾控中心网站消息,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于1月24日发布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成功分离的我国第一株病毒毒种信息及其电镜照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等国内首次发布的重要权威信息,并提供共享服务。
使无数人闻之色变的新型冠状病毒就长这样!
这些都是谣言千万不要相信谣言一: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
据广州医院官方微博消息,近日,网络上有传言“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该院钟南山院士团队正式辟谣:
谣言二:喝酒可以杀死病毒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75%的酒精是能够杀灭这个病毒的,建议大家定期消毒。
这一说法在互联网上被广泛传播,甚至演变成各种版本的误传和谣言。针对这些疑问和传言,23日,李兰娟院士回应说:“我说酒精消毒,可没让你们多喝酒啊!”
酒精的确能杀死病毒,但得是75%浓度以上的酒精消毒产品,而且只能用来体表消毒。喝进身体的高度酒,只会被吸收代谢,不会作用于病毒。
谣言三:板蓝根+熏醋,能防新冠肺炎
21日晚,国家卫健委官方微博
健康中国对于喝板蓝根、熏醋可以预防新冠肺炎的说法辟谣。谣言四:吸烟能预防病毒感染
有谣言称,抽烟对抵抗年的SARS起了作用,对这一次抵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有用。但这个谣言很快就被辟谣。
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科学的角度看,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有的老烟民抽烟时间长,患有慢性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本身就抵抗力较差,得任何疾病的几率都要明显高于非烟民。
谣言五:出门要佩戴护目镜
实际上,普通人出门不需要佩戴护目镜。该专家已在微博辟谣,本意是提醒一线工作的临床医生,而不是普通人也需要。
谣言六:戴多层口罩才能防住病毒
戴一个口罩已经有点闷,戴三四个口罩那更是喘不过气来了。钟南山院士表示,不一定非要戴N95口罩,普通(外科)口罩也可以阻挡飞沫传播。
谣言七:吃抗生素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此次肺炎的病原体是病毒,而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以“预防”为目的,错误使用抗生素会使耐药性更严重。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务必尽快就医。
谣言八:吃VC能提高免疫力
维生素C可以使机体正常维持免疫功能,但不能增强免疫力,也没有抗病毒的作用。疾病治疗过程中,摄入维生素C通常只是辅助性质的治疗。
谣言九:感冒戴口罩颜色朝外,没感冒反过来
近日,网上流传“感冒时应将有颜色的一面朝外,没感冒则反过来”的传言。而实际上口罩只有一种正确戴法,即有颜色的一面朝外,白色或浅色的那一面朝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个人防护怎么做今天是大年初一,下面这个“福”字是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呼吸及重症医学科韩博学医生创作后给三甲传真发来的,字长6.8米,用了八斤多墨汁,向大家拜年:疫情肆虐,逆行无悔,有我们在,请祖国放心,请人民放心!
三甲传真:作为医生,能够主动科普健康知识,去忠告所有人少走弯路,避免悲剧,这是极大的善举,这也是三甲传真坚持至今的初心,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三甲传真综合整理自健康湖北、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疾控中心、河北青年报等)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
还想提醒大家,健康人生拒绝悲剧,请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tjyy/11407.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学科目二丨儿童的安全与健康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