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近视防治的研究进展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最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编前语

春天,万物复苏,是户外踏青的好日子,青少年多参加户外活动有利于防治近视。许多家长把近视归咎于电子产品,但真的是这个原因吗?引起近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科研工作者对防治近视展开深入的研究,现分享一篇文章《青少年近视防治的研究进展》。

青少年;近视;控制

近视,即由于眼球的屈光力过强或眼轴过长,远处平行光线通过调节静止的眼屈光系统后在视网膜前结成焦点,而在视网膜上所成之像模糊不清,因而远视力降低、近视力尚正常[1]。当近视屈光度-6.00DS,即为高度近视[2]。高度近视相关性并发症如并发性白内障,脉络膜萎缩及新生血管,伴有或不伴有视网膜脱离的黄斑裂孔,近视相关性黄斑出血及视乳头的改变等,这些并发症常导致视网膜感光细胞不可逆性的损伤,从而引起中心视力的下降,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3]。目前,全球近视患病率逐渐增加,有学者预测直至年,全球将会有47.58亿人近视(约占全球人口的49.8%),其中高度近视将达9.38亿人(约占全球人口的9.8%)[4]。近视防控已成为目前我国一项刻不容缓的工程,故而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各种近视防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01

近视形成的病因

1.1遗传因素:病理性近视眼遗传学上存在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X-性连锁遗传3种方式,且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至今得到人类基因组认可的相关基因位点有MYP1、MYP3、MYP6、MYP11、MYP12和MYP14等[5]。而单纯性近视的遗传方式主要为多基因遗传,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家族聚集性,如父母双方中有一人患近视,后代近视的患病率明显增高,若父母双方都近视,则后代的近视患病率较父母双方中只有一人近视者高,且其后代近视的发病年龄也更低,近视进展较其他患儿更快。在一组6~14岁儿童近视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父母双方都近视的患儿近视患病率是父母双方中都无近视或仅有一方近视的患儿的6倍,并且这些患儿的近视进展也较其他患儿明显增快[6]。

1.2环境因素:造成近视的环境因素比较复杂,包括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少的户外活动时间、光照度降低、不良阅读习惯、营养不均衡和高等教育水平等。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阅读、写作、使用电子产品等,可明显增高近视的患病率。美国对名学生进行多阶段的一项横断面调查显示,近距离用眼时间的数量对近视的发展并不起到主要的作用,但持续专注的阅读时间长短则会明显影响近视的发展。而户外活动的增加则可以减少近视的患病率[7]。此外采光照明、握笔姿势不正确、不良的阅读习惯、教育程度、高收入等因素均会影响近视的发生发展。因此环境因素对近视的发生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被认为是单纯性近视形成的主要原因。

02

近视发生的机制

20世纪后30年以来,较多学者致力于近视动物的实验研究,确立了两种近视的动物实验模型,即:1)形觉剥夺性近视学说(formdeprivationmyopia,FDM)指在动物视觉发育早期,将动物的单眼眼睑缝合或给其单眼佩戴半透明眼罩,从而破坏其视网膜的清晰成像,干扰其正式化的过程,导致眼轴过度延长所引起的近视[8]。2)光学离焦性近视学说(defocusinducedmyopia,DIM),指迫使动物视近或戴高度数负球镜片使物像成像于视网膜后方,干扰动物的正常视觉发育,导致过度调节和眼轴变长而形成近视。

研究发现,形觉剥夺性近视在人类近视的发生中并不占主要地位,仅偶见于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或高度屈光间质混浊的幼年患者中,而光学离焦学说更符合人类近视的发生与发展。既往认为,视网膜中心远视性离焦是儿童屈光发育时正视化过程的主要因素,但也会在正视眼的屈光发育过程中,使眼轴不断拉长,导致近视的形成与发展。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会促进近视的发生与发展,而视网膜周边近视性离焦则可延缓近视的进展。目前用于延缓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光学手段(如多焦点光学镜片、角膜塑形镜等)都是利用这一机理。

调节学说也重新引起不少学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tjyy/13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