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2016谢立信临床践学nb



编者按

今日,年第十届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年会暨宁夏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年会于宁夏银川隆重开幕。大会上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谢立信院士发表了题为“临床医学中的转化医学”的精彩演讲,谢院士指出将现代研究成果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实践的转化医学已成为了国际医学发展的热点内容,我国眼科学应发挥临床医学大国等优势,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上兼容并进,争取在转化医学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功。

转化医学简介

  目前,国际上提倡的健康科学包含转化医学、个体化医学、精准医学几个方面。其中精准医疗是根据个体基因特征、环境以及生活习惯进行疾病干预以及治疗的最佳方法,精准医疗计划为推动精准医疗向临产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精准医学有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两个方面,本质上是从诊断治疗到健康保障(精准预防)的转变,因而,逐步认识、分段实施的过程,是推动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转化医学是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以及相关的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凝聚、转化到4P医学中,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实践,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4P医学(4PMedicine)包括预测医学(Predictivemedicine)、预防医学(Preventivemedicine)、个性化医学(Personalizedmedicine)、参与医学(Participatorymedicine)。

国内外转化医学概况

  英国是较早确定转化医学研究战略的国家,年英国健康研究战略协调办公室整合医学研究机构,明确提出基础研究新发现,转化为新的治疗方法、服务于临床实践的医学研究战略。并且,英国还成立了转化医学委员会,投入4.5亿英镑用于转化研究机构的建设,未来5年追加投入8亿英镑,用于支持转化医学研究。

  瑞典的转化医学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特色,糖尿病、尿毒症、动脉粥样硬化、早老性痴呆症和帕金森氏病等疾病治疗方面具有世界领先的学术水平,特点为医学科研实力雄厚(知名院校+人才集中)、创新体制(临床研究人员+强大临床试验技术+热衷于参加科研项目的患者)、资金支持(政府+民间)。

  美国在建立转化研究机构方面成就显著,具有国立健康研究院(NIH)国家资源研究中心、NIH临床研究中心医院等专业化的转化研究机构。并且政府重视转化医学发展,强大的资金支持,支持产业化,其中38个大学和医学院建立了医学转化中心,年计划新建60个转化研究中心

  年前,我国具备40余家转化研究中心或转化医学中心,分布在大学、研究院所和企业。虽然缺乏规模化的转化平台,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缺乏在国家层面上明确提出转化医学研究的战略布局及其完整的实施计划,但潜在的优势为临床医学大国、体制上的优势;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研究——“我国转化医学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眼科学转化医学实践

  转化医学在我国眼科学中的尝试和成果主要体现在真菌性角膜炎的研究、组织工程角膜、创新药物研发等方面。

  真菌性角膜炎的研究方面,真菌性角膜炎的致盲率居我国感染性角膜病的首位,但临床治疗方面仍存在缺乏有效药物、缺乏对临床诊疗技术的创新等科学问题:缺乏有效药物,0.5%氟康唑(fluconazole)滴眼液,病原菌对其敏感性只有22%;那他霉素(natamycin)滴眼液穿透力弱;缺乏对临床诊疗技术的创新研究:传统理论认为,真菌菌丝在角膜内均为垂直生长,对药物疗效欠佳的患者均选择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板层角膜移植术(LKP)视为禁忌,PKP面临着供体缺乏、术后免疫排除和复发率高等诸多问题。谢院士及其研究团队进行有目的的集中研究,建立了“不同真菌菌种的菌丝在角膜内存在不同生长方式”的理论:首先从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病变角磨片中发现,真菌菌丝在角膜内有不同的生长方式,并非都是垂直生长,其中镰刀菌属菌丝呈水平生长,曲霉菌书和念珠菌属菌丝垂直生长。基于此,谢院士研究团队提出“板层角膜移植术应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手术方式”的转化医学模式,其优点:一次手术成功率达92.7%;免疫排除反应率低于10%;复发率2~7.8%;板层移植的供体角膜容易获得,适合中国国情。该研究成果被编入年版国际权威角膜病学专著Cornea第86章和第章;年版Cornea第82章和第84章分别引用了该研究成果;目前该课题发表论文篇,其中SCI论著50篇;《感染性角膜病创新理论及其技术应用》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研究成果论文发表为Ophthalmology封面文章。

  组织工程角膜的临床应用方面,供体角膜严重匮乏是中国角膜病盲复明面临的科学问题,组织工程角膜是目前解决我国板层角膜供体匮乏的主要途径,尤其是角膜上皮和角膜基质是最有可能率先应用于临床的生物工程材料,风险也明显小于其他组织工程产品。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在国内该领域的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发明的羊膜复合角膜缘干细胞膜片的制备方法已或授权发明专利,编撰的《角膜病诊治的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获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篇,其中SCI论著90篇。中国再生医疗集团开发的脱细胞角膜基质产品(艾欣瞳)年4月已获得国家CFDA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书,这是全球首个批准上市的脱细胞角膜基质产品;广州优得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年4月份也获得批准上市。

  创新药物研发方面主要体现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制剂的临床应用。新一代抗VEGF融合蛋白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为中国首个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通用名的拥有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Ⅰ类新药,由成都康弘药业集团独立研发。康柏西普竞争性抑制VEGF与受体结合,并阻止VEGF家族受体的激活,体现了精准医学和转化医学的结合。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如何防止白癜风的复发
治疗白癜风去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tjyy/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