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



真菌性角膜炎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真菌性角膜炎起病缓慢、病程长,病程可持续达3-4个月,常在发病数天内出现角膜溃疡。在我国,农民患者居多。

病因1

真菌感染:

迄今发现70余种真菌可引起角膜感染,最常见为镰刀菌和曲霉菌,还有念珠菌、酵母菌等。

2眼部植物性外伤史:

常见有树枝、树叶、稻草等刺伤。

3局部抵抗力下降:

如角膜接触镜的擦伤或角膜手术后,致病真菌可侵犯角膜,因为3%-28%健康人的结膜囊中也可分离出这些真菌。

4机体免疫功能失调:

如全身或局部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

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刺激症状较轻,伴视力障碍。角膜浸润灶呈白色或灰色,致密,外观干燥而表面欠光泽,呈牙膏样或苔垢样外观,有时可见伪足或卫星样浸润灶、免疫环,角膜内皮面水肿皱折,可见灰白斑块状沉着物(内皮斑)。可有前房积脓,黏稠或呈糊状。

检查实验室检查找到真菌和菌丝可以确诊

涂片检查是早期快速诊断真菌感染的有效方法,随病变进展,不同部位重复刮片可提高阳性率。

此外,免疫荧光染色、电子显微镜检查和PCR技术也用于真菌角膜炎的诊断。

治疗

1、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真菌药物:那他霉素、氟康唑。

2、并发虹膜睫状体炎者,应用阿托品散瞳。

3、手术治疗,包括清创术、结膜瓣遮盖术和角膜移植术。









































什么是肛瘘肛瘘的3大症状
秦皇岛避暑港城的前世与今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ystl/1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