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来了南京这两天到底有多热更可怕
是?不?是?发?现?我?的?字?冒?烟?了??
是?的?太?热?了?
虽然已经立秋了
但是秋老虎的威力丝毫不减
相信很多南京的小伙伴这两天都深有体会
躲过了盛夏
差一点被热死在立秋
小编昨日外出实地考察
南京部分地区已热化
不信你来看看
▽
新一轮高温又将到来
南京人做好准备了吗
让我们看看网友们都是怎么说的吧!
◇哪怕只出门3分钟,就能用汗水洗个澡
◇家里的水龙头都被捂热了
想洗把脸冷静一下,出来的水居然冒热气
◇走在大街上就觉得自己瘦了
因为感觉身上都被烤的冒油了
◇感谢空调给了我新的生命
未来几天的南京温度
看起来真的辣眼睛啊!
36℃!
36℃!
36℃!
37℃!
35℃!
我们已经进入了三伏天的“末伏”
也就是说,按照民间的算法
这个夏天最热的日子可以开始倒计时了
但是秋老虎也将随之而来
秋老虎是指虽然立秋之后,气候还会回热就
像一只老虎一样蛮横霸道,所以得名“秋老虎”
秋老虎一来最容易得这些病
▽
心血管病
“秋老虎”这种闷热、高温天气
会使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升高
致使发生血栓、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同时,高温环境下人体交感神经兴奋
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
增加了冠心病的发作风险
▽
中暑
在“秋老虎”天气,中暑不是什么罕见事儿
在中暑里面,有一种最严重的中暑叫做“热射病”
死亡率高达60%
是临床表现最严重、死亡率最高的中暑
▽
肺炎
很多人都认为呼吸系统疾病易发在冬季
但数据显示,在“秋老虎”这种闷热天气里
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高于全年平均水平
尤其是一些老年人,要特别小心
▽
风燥感冒
秋老虎来了,嗓子、鼻子最先感到秋意
紧绷绷干巴巴的
由夏入秋,闷热潮湿的天气变得干燥
也是风燥感冒的高发期
风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状
即头疼、咽喉肿、鼻塞外
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干”
咽喉干、嗓子紧,连咳嗽都是干咳
▽
面瘫
这段时间,还有一个最高发的疾病就是面瘫
早晚天气变凉,风寒之邪侵犯面部
出现面部神经炎,即面瘫病症
秋风又被称为“邪风”“贼风”
这一时间段如果过度吹风
常常会导致面部神经麻痹,严重时嘴歪眼斜
▽
秋痱子
进入“秋老虎”,虽然早晚天气不那么热了
但不少人身上起了小疙瘩
额头、大腿上长了小疙瘩,这就是“秋痱子”
秋痱子和湿疹很像,不如夏天的热痱子容易好
▽
肠炎
“秋老虎”这段时间,人体消化功能变弱
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下降
同时,闷热的天气适宜细菌的繁殖
因而腹泻、肠炎成为最常见的消化道系统疾病
▽
红眼病
红眼病又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是“秋老虎”时节最容易导致的眼部疾病
“红眼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
如果家中有人感染红眼病
那共用毛巾、手帕、脸盆、水等都会导致家人感染
甚至与红眼病人握手后再揉擦眼睛都会被传染
▽
溃疡
最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一个非常痛苦的问题
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立秋过后,“秋老虎”时期最容易出现的
这期间,体内的阴阳平衡被打乱
体内蓄积过多的热需要向外排
不能及时排放,就会出现内热症
表现在身体上就是反复口腔溃疡
▽
扁桃腺炎
季节交替,人体免疫能力变差
因此“秋老虎”这段时间扁桃腺最容易受
细菌、病毒感染而引起扁桃腺炎
扁桃腺炎常伴有高烧、头痛、咽喉痛等
还可能因疼痛而无法吞咽
当你以为这就是全部的时候
更可怕的就要来了!
1、冬天可能会冻死
南京人今年夏天是这样度过的
▽
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
走路五分钟,瘫痪两小时
坐车五分钟,堵车两小时
喝汤五分钟,中暑两小时
断电五分钟,崩溃一整天
因为“厄尔尼诺现象”作怪
今年南京的热
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虽然厄尔尼已经结束
但是它同门师妹
拉尼娜又要来了!
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消息
他的“妹妹”拉尼娜已经出现
将开始慢慢发威了
拉尼娜将使我国大部出现冷冬热夏
70%的概率使得我国冬季偏冷
专家预测-年冬天将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今年冬天可能比往年更冷一些!更冷一些一些......不是热死在南京的夏天里就是冻死在南京的冬天里2、距离假期还有一个月小伙伴们,我们距离下一个假期
也就是传统佳节中秋节
还有一个月!看到这里小编不禁要问
难道8月就没有一个值得我们纪念的先辈么3、油价又双叒叕涨了提起南京人的苦
第一反应就是
物价太高,什么都在涨价
先是房价涨
再是菜价涨
好不容易菜价稳定下来
现在油价又涨了
还让不让人活啦!
成品油价迎来“四连涨”
汽油每升涨一毛
4、距离年只剩下4个多月了
八月已经过半
你还记得年初定下的目标吗
年的目标都完成了吗
想想我就开始慌了
说好的升职加薪减肥找对象呢?
这半年你都弄啥咧?
没完成的也别着急
反正剩下四个月
也来不及了
小伙伴们一定要挺住啊
虽然秋老虎很凶猛
我们要比它更猛!
不管怎么样
都要微笑面对每一天!
内容来源:
B1g南京(nanjingbig),网络等配乐:Machi
南京攻略(njlifes)编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zyzz/6349.html
- 上一篇文章: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 下一篇文章: 四个经典红眼病的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