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控2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传染性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本病特点为潜伏期很短,起病急骤、眼刺激症状重,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该病主要通过患者眼部分泌物-手-健康人眼或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物品-健康人眼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多发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自然病程短、无特殊治疗药物、预后较好、极个别伴有神经系统症状。为预防“红眼病”,公众应做到:1、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脏手揉擦眼晴,勤剪指甲。2、毛巾、脸盆、手帕等所有生活用具应单独使用,最好能洗净晒干后再用,洗脸使用流水;不共用毛巾、脸盆等。3、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预防眼病。如果有人患上了该病,应注意:1、病人应到正规医疗进行治疗,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病人一般不需住院治疗。2、病人洗漱用品严格隔离使用,每日煮沸消毒。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用75%酒精擦拭消毒或煮沸消毒。3、病人应自觉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4、病人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接触患者后用75%乙醇消毒双手。5、患者治疗期间要避免光和热的刺激,也不要勉强看书或看电视,出门时可戴太阳镜,避免阳光、风、尘等刺激。如果在家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或出现明显的全身不适症状,如头痛、发热等,即预示可能有并发症,应立即去看眼科医生。6、发现该病应及时向主管卫生、防疫部门作传染病报告,病人最好脱离学习、工作环境,居家治疗休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zyzz/6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麻疹病毒主要传播途径和麻疹的预防措施和方
- 下一篇文章: 注意大蒜千万不要跟它一起吃,有剧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