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病毒主要传播途径和麻疹的预防措施和方



麻疹病毒主要传播途径和麻疹的预防措施和方法

麻疹在历史上曾经是严重威胁儿童生命与健康的传染病。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病冬末春初高发,传染性很强,凡是没接种过麻疹疫苗也没感染过麻疹的人均易感染麻疹病毒。易感者接触麻疹病人后90%以上的人都会发病。好发于6个月至5岁小儿,具有起病急、传播快,易造成学校及托幼机构爆发流行的特点。

引起麻疹的病原微生物是麻疹病毒,它的特性是耐低温,对热和一般消毒剂敏感,在流通空气或日光下半小时灭活,含有病毒的飞沫在室内空气中保持传染性一般不超过2小时,但在低温及干燥条件下有较好的耐受力。麻疹病毒大量存在于发病初期病人的口、鼻、眼、咽分泌物及痰、尿、血中,通过病人打喷嚏、咳嗽等途径将病毒排出体外,并悬浮于空气中,形成“麻疹病毒气溶胶”。易感者吸入后即可形成呼吸道感染,也可伴随眼结膜感染。除主要经空气飞沫直接传播外,麻疹病毒也可经接触被污染的生活用品,作为机械携带工具,在短时间短距离起到传播作用,引起感染。

麻疹潜伏期一般为6~21天,有的可延长至3周。典型麻疹的临床过程可概括为“烧三天,出疹三天,退热三天”。发病早期一般为2~4天,表现为高热。眼结膜有充血、怕光、流泪、流涕、咳嗽、喷嚏等症状,并伴全身不适。起病后第3~5天开始发疹,初见于耳后、发际、颜面,然后迅速蔓延到颈部、躯干及四肢,直达手心足底,约经2~3天,遍及全身。皮疹约在2~5天内出齐,出疹高峰时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高达40℃,患者神萎倦怠,昏睡,或烦躁不安,小儿可出现惊厥。麻疹患者如果治疗、护理不当,易出现并发症,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细菌性肺炎,重症肺炎可引起心衰,甚至危及生命,病死率可达10%。其他并发症还有喉炎、中耳炎,角膜炎、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少见的有脑炎、肝炎、肾炎、消化道出血等。孕妇感染麻疹,可致胎儿严重畸形。

怎样预防麻疹?

麻疹预防主要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入手。

  要预防麻疹,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注射麻疹疫苗。从临床来看,只要疫苗接种成功,极少出现感染麻疹病毒的情况。

1.控制传染源:对患者要坚持早发现,早隔离治疗。对处于传染期的麻疹患者应予隔离治疗,有条件者送传染病院,不要到人口密集场合去,未出过麻疹的小孩也不要到病儿家串门。

 2.切断传播途径:首先要保持房间通风,麻疹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是很强,患儿住过的房间、用过的衣物,经通风、日晒后,空气中的传染性颗粒即被稀释至可感染的浓度以下。此外,接触过传染期患儿的人应先更换外衣、洗手脸或在室外逗留20-30分钟,除去表面沾染的麻疹病毒后再去接触易感者。

  3.保护易感人群:除半岁以内的婴儿和隐性感染者外,凡是没有出过麻疹又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无论年纪大小,性别如何,均为易感者。一旦有流行,托幼机构应加强晨检或暂停接送,隔离检疫,对体弱多病及营养不良的儿童进行重点保护。

得了麻疹怎么办?

  麻疹是病毒引起的疾病,目前尚未发现有直接杀死麻疹病毒的特效药。像其他病毒性疾病一样,患麻疹时,医院就诊外,需要精心护理,防止并发症。

  1.前驱期及出疹期高热时,不宜采用冷敷或较强烈的退热剂,以防疹子出不顺。对于高热患儿,为减少高热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可酌情给予小量退热剂,使体温降至38~38.5℃,切忌大量发汗与急速降温;对伴有烦躁不安患儿或为预防高热惊厥时,可适当使用镇静剂。

  2.注意保持室内温暖、湿润、空气清新,光线不宜过强。房间要定时通风换气等,应将患者安置在避开风口处;要注意眼、鼻、口的卫生,眼鼻分泌物多,勿使堆积,要用温水勤洗,保持鼻腔通畅。遇有结膜炎,可点用0.25%氯霉素眼液;每次喂饭、药和水果后,要喂温白开水少许,并定时清洗口腔,预防口腔炎症、溃疡的发生。

如果喜欢,







































长春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克白灵苏孜阿甫片价格大概是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zyzz/6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