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防治知识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主要由新型肠道病毒70型(EV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引起的流行性传染性眼病,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病,是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
一、传染源有哪些?
患者眼部分泌物及泪液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二、怎样传播的?
本病主要通过患者眼部分泌物-手-健康人眼或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物品-健康人眼传播。患者的手、毛巾、手帕、脸盆以及病人用过的洗脸水、衣服、被褥上都会含有病原体,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健康人的眼睛(包括病人自己的健眼),便把红眼病传播开来。
三、红眼病的传染性特点
1.是一种急传染性眼炎,接触传染(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发病)、传染性极其强、传播快、发病率高、发病集中,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人群普遍易感(从几个月的婴儿至八九十岁的老人都可能发病)。
2.发病急,一般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发病,潜伏期短,潜伏期一般为12-6小时,发病后持续两周具有较强传染性。
3.红眼病的传染性强,患病人群可从学校开始迅速蔓延到家庭。
4.多发于夏、秋季。
5.治愈后免疫力低,可重复感染。
四、病人临床表现
病人双眼可同时起病或先后起病,刺激症状重。患者有异物感,眼痛,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以眼部充血、出血为主要体征,病变可累及眼睑、睑球结膜、角膜、前葡萄膜等部位,有些患者因角膜上皮病变可反复发作,引起视力下降。多数患者有耳前淋巴结或颌下淋巴结的肿大、触痛。极个别患者可伴发脊神经麻痹的表现如下肢运动麻痹或瘫痪。
五、预防控制措施
1.预防
l公众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脏手揉擦眼晴,勤剪指甲。
l毛巾、脸盆、手帕等所有生活用具应单独使用,最好能洗净晒干后再用,洗脸使用流水;不共用毛巾、脸盆等。
l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预防眼病。
2.病人管理
l对病人进行规范治疗,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病人一般不需住院治疗。
l病人洗漱用品严格隔离使用,每日煮沸消毒。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用75%酒精擦拭消毒或煮沸消毒。
l病人应自觉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
l病人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接触患者后用75%乙醇消毒双手。
l患者治疗期间要避免光和热的刺激,也不要勉强看书或看电视,出门时可戴太阳镜,避免阳光、风、尘等刺激。如果在家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或出现明显的全身不适症状,如头痛、发热等,即预示可能有并发症,应立即去看眼科医生。
l发现该病应及时向主管卫生、防疫部门作传染病报告,病人最好脱离学习、工作环境,居家治疗休息。
鐧界櫆椋庡闀挎椂闂磋兘濂?鐧界櫆椋庣爺绌堕櫌转载请注明:http://www.kdghb.com/ystl/1867.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百科如何预防治疗急性流行性结膜炎
- 下一篇文章: 患了急性结膜炎,别不当一回事儿